“當時剛挖掘出來的時候,我來過幾次。”劉志成記得,古墓為磚室墓,拱頂的,長方形。陪葬品大都是南北朝的陶罐,也有唐代青銅器等。
文物將有新去處
遺址將建陳列館
因文物陳列室在重建,陳列室內的古墓文物暫時寄放在一間實驗室里。在該實驗室內,滿地的古董,少說也有幾百件。
“這些大都是南北朝的東西。”劉志成說,這些文物有青瓷罐、石戈、陶拍、瓜棱執(zhí)壺,有個像蒸籠則是大甕,有可能是陶甕葬,葬小孩用的,是原始社會風俗的沿襲。
“古墓和文物是南北朝歷史教材。”豐州僑中總務處謝主任說,校領導一直很重視這些文物,在歷史教學講到南北朝歷史那一段時,老師就會現場教學。
據介紹,這些文物在今年下學期將有一個新的安身之處,學校在古墓遺址上蓋起了一座新樓,保留了古墓挖掘的遺址,并將在遺址上建古墓文物陳列館,供人參觀,也作歷史教學用。 (臺海網)
來源:東南早報 責任編輯:阮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