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縣積極構建茶葉全程質量保障體系。在種植加工環節,建立農事管理記錄制度,運用“農資監管與物流追蹤平臺”,規范農資管理,對企業生產基地要求按照GAP(良好農業規范)進行管理,對專業合作社實行雙重記錄制度;建立進貨、加工、銷售臺賬制度。在流通環節,利用互聯網技術,在中國茶都安溪全國茶葉批發市場,推行市場準入和實名制交易制度。在監管環節,建立信息管理制度,在全縣構建含茶葉生產信息、防偽標識等內容的茶葉質量數字信息系統,開發建設茶業安全生產監管電子平臺。目前,該監管平臺實現了四大創新:一首創農資商品條形碼準入,針對產品條形碼與批次對農資產品從廠家到經營戶到最終使用農戶進行全過程雙向流通查詢,實現對問題農資產品的追蹤和溯源;二首創農戶購買卡制度;三首創銷售憑證發布病蟲防治信息;四首創無線聯網移動農資稽查。構建“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追蹤、信息可查詢、產品可召回”的質量可追溯體系,對安溪鐵觀音進行全方位監管,確保消費者喝的每一杯鐵觀音都是安全健康的。
安溪縣還積極探索多維營銷拓展市場。近年來,安溪鐵觀音主動出擊,12萬營銷大軍遍布全國各地,市場拓展的形式、賣點、渠道、空間有了新的提升,不僅鞏固“無安不成市、無鐵不成店”的發展態勢,而且走出國門,搶灘國際市場。由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和中國茶都集團聯手創建的茶多網,通過網絡直接把產品銷售到消費者手中,實現商家與消費者的直接對接。該商務平臺運行以來,安溪鐵觀音網上銷售成交量逐月上升,目前總銷售額已突破600萬元。
科學制茶。在安溪,茶業萬人培訓工程連年實施,土壤改良等茶園基礎管理五項工作全面開展,科學制茶蔚然成風,茶農的生產管理技術、采制技術提升明顯,茶青質量好,茶葉制優率持續提升,而茶葉質量提升將直接促進市場消費。
2011年,安溪全縣涉茶項目總投資概算近200億元,正由“中國產茶第一大縣”,向“中國茶業第一強縣”邁進。
責任編輯:尪筱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