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泉州文化產業網首頁 > 東亞文化之都 > 人物觀點 > 正文
鄧偉志:論透明的文化與文化的透明
發布時間:2013-05-22 來源:東方網

  在透明文化欠發達的國家會有不少清官被人誣為貪官,而且在被誣之后,自己有理說不清,紀檢部門花上幾年的工夫也查不清。對這種事該怎么說呢?說得難聽一點,是自作自受。平時透明了,不用被誣陷者自己出來辯白,廣大國民會起來為你澄清,甚至沒有同你打過交道的網友也會起來為你解釋。平時透明了,紀檢部門的工作量可以大為減少,人員可以大幅度精簡。透明文化是救國、救官的良策。

  在透明文化欠發達的國家也有官員把財產公開的,比如說有高官自報“我有二百萬存款,三套房子”,他就以為是踐行透明文化了。否!就算你申報的數字是真實的,也是不怎么高的,也收不到“百姓為你請命”的效果。因為財產來源沒有講。透明文化發達的國家規定官員既要報數字,還要報來源。來源籠統還不行,必須一筆一筆講清楚。

  幾年前,我向芬蘭廉政公署負責人咨詢。他說有的官員本來是教授,他當官以后如果去講課,收了講課費,或者是參與了非他莫屬的課題研究,拿了課題費,統統要一五一十地公示清楚。這位芬蘭廉政公署負責人在家愛養蜜蜂。養得好了,蜂蜜吃不完。吃不完不可浪費,允許出售。他說,他賣了幾斤,賣給誰的,價格多少,全部上網公示。他說:“鄧教授:你信不信?”我說:“相信,相信!”在我說了“相信”之后,這位廉政公署負責人還是打開電腦讓我看個清楚。

  透明文化的穿透力是要透到底,透個穿的。比方說,如果有一筆申報得不實會怎么樣?會不會因“初犯”而來個“下不為例”?會不會來個“家丑不可外揚”呢?不會的。有個國家的總理偕外長訪問非洲一個國家,費用超過了預算,回國后在國家電視臺接受公民的公開質詢。總理回答:“是因為對方更換了住處。” 公民仍不放過,繼續追問。總理回答不上來,由外交部長回答。公民和聽眾對外交部長的回答表示理解了,質詢方才告一段落。哪知后來這位很能干的女外長因為招待他們的外賓吃了餓肝,堪稱超標。二話沒有,兩個字:下臺!

  在透明文化熏陶下,隨著透明理念的深入人心,因幾塊錢、幾十塊錢而丟官的事屢見不鮮。有個國家的總統在當總統前向老板朋友貸款買房,利息略低于市場。怎么樣?退位!你不當總統這點事算不了什么,當了總統就不一樣了。回到前面說的,就不能用“官員也是人”來糊弄了。

  對透明文化怎么看?仍是個文化課題。有些透明文化欠發達國家中的文人把透明文化發達國家的這類透明之舉稱作“政治潔(病字頭下,加個辟)”。當否?有待廣大讀者點評。點評也是一種透明。點評有助透明文化的提升。

[責任編輯:阮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