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世界閩南文化節活動總表
發布時間:2013-05-23 來源:臺灣閩南文化節官網
為彰顯臺灣特有的閩南文化,中華文化總會協同臺南市政府、金門縣政府、桃園縣政府、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國立臺南成功大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及國立金門大學于2012年4月28日至5月4日共同舉辦「2012世界閩南文化節」,邀請移居海外多年僑社、會館組織的重要領導人以及各地的閩南華人,一起來到臺灣,見識臺灣特有的閩南文化。
早在宋元時期,十六世紀歐洲的大航海時代開始之前,在碧波萬頃的南中國海上,各國商船穿梭往來,是中國古代海外貿易的巔峰時期,也是閩南文化茁壯茂盛的時期,此時的閩南人一方面接受北方漢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等外來文化的沖擊,視野因之更加開放;一方面漂洋跨海,在世界各地不斷開辟新的生存空間,臺灣、日本、東南亞各國,都已遍布閩南人的足跡,閩南文化也因之跨越地域的藩籬,深入各地,幾經融合之后,發展出各具當地特質的閩南文化。
不同于中原的黃土農業文明、儒家思想,閩南文化兼具「海洋文化」以及「僑鄉文化」的雙重特質,「2012世界閩南文化節」選擇在閩南人的移居史上深具關鍵地位的臺南、金門,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要場地,而鄭成功則是串連兩地的重要人物。十七世紀初歐洲殖民帝國強權時代來臨,以武力侵占閩南沿海,鄭成功以金門為基地出征,登陸臺南,從荷蘭人手中收復臺灣,招徠大量移民,引入漢族文化,建設臺灣。而金門是一千多年前閩南人前進南洋的前沿基地,是東南亞移民的原鄉,許多金門人經過多年奮斗,現在已是當地國家的政商領袖,金門人的故事,正好印證閩南人的航海世紀。
在整體活動規劃上,世界閩南文化節結合已舉辦多年的臺南市「鄭成功文化節」,呈現閩南人航海移居的歷程,重現十七世紀大員(臺南安平舊名)港市的繁榮景像;金門保有完整的閩南歷史與民俗,其中已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金門迎城隍」活動,藉由傳統的迎城隍祭典、藝陣、戲曲展演,讓來賓及民眾從中體驗閩南文化的歷史性及趣味性。

柜中緣劇照
另外,借重成功大學的學術地位,邀請國際上聲望卓著的學者舉辦「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及「國際合作論壇」??,透過跨領域、跨區域的對話,為閩南文化圈的研究開創新局;而金門大學對于僑鄉網絡長期關注經營,著力頗深,也配合舉辦華僑論壇,邀請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日本各地僑領返鄉,針對「華商成功之道」、「海外金門會館之經營」、「海外閩南文化之傳承」三個主題,分享個人或家族的生命小故事。
而臺南藝術大學則是由影像出發,推出「閩南文化影展」,精選早期廈門電影與早期臺語好片,準備讓南臺灣的觀眾大飽眼福。影展首日特別安排由吳劍飛導演,楊麗花及魏少朋主演的《回來安平港》作為開幕影片,讓觀眾可以重溫1970年代的安平景況以及回味歌仔戲天王楊麗花小姐年輕的嬌俏模樣。另外也將播映梁兄哥凌波主演的早期廈語片《假鳳虛凰》以及《王哥柳哥游臺??灣》、《鹽田區長》…等多部經典叫座的閩南語電影。同時也將透過論壇的方式,邀集各地資深影人,希望能為臺語片找出新的契機。

回來安平港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則是規畫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閩南美食展,結合金門在地餐飲業者以及邀請馬來西亞、新加坡金門會館人員,現場制作如蚵干飯、肉骨茶、福建面、蝦餅等閩南傳統美食,來自各地的閩南華人匯聚在具閩南特色的文化空間,猶如一場活的展覽,呈現閩南文化在各地融合發光的成果。特別提出的是,馬來西亞會館為了此次活動也將公開肉骨茶的烹煮秘方給金門的餐飲業者參考。
另外,素有「北閩南、南客家」文化特質的桃園縣,率先響應本次活動,舉辦首屆桃園閩南文化節,透過常民文化論壇、廟埕匯演等活動呈現桃園經過多年閩客融合的常民生活景像,也借此展現桃園深具閩南特色的一面。 2012年世界閩南文化節,中華文化總會串連了臺南、金門、桃園在地文化節慶活動,以及深度的文化探討,加上臺灣人濃濃的人情味,準備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閩南華人體驗這場由臺灣首度舉辦的閩南文化盛會。
[責任編輯:潘瀟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