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泉州文化產業網首頁 > 東亞文化之都 > 人物觀點 > 正文
黃培聰:感染力源自線條美
發布時間:2013-05-27 來源:泉州網

  無論是龍鳳呈祥,還是神六飛天,抑或是生活場景,黃培聰都能把它變成一條條漆線、一顆顆漆土的組合。看似簡單的線條,在不經意卻又十分精巧的一點、一撇中,成為頗具神韻的藝術作品。

  作品助兒子高考凱旋

  黃培聰的家就是他的工作室,大部分漆線雕作品是他和愛人在家里做的。1985年,15歲的黃培聰開始當學徒,20多年來,隨著歲月流逝,他的技藝也隨之精進,并廣泛涉獵到木雕等其他領域。

  “漆線雕,關鍵就是要體現漆線盤繞的手藝。”在黃培聰看來,漆線雕最美的地方就是它線條表現出來的美,“不光表現線條的美,還有線條塑造力體現的美”。要美得自然、美得傳神,就得靠工藝師手上的“活兒”。黃培聰作品中的線條,粗的像鉛筆芯、細的如頭發絲,但無論粗細,都盤繞得行云流水,沒有絲毫呆滯、生澀之感。

  藝術常能具有意想不到的力量。在兒子2011年參加高考前,黃培聰做了一件“雄雞一唱天下白”的漆線雕作品送給他,兒子非常喜歡,把它擺放在自己的書桌上。在父親的鼓勵下,他的分數進步了50多分,最終如愿考進心儀的高校。這也成為街坊鄰居、業內同行間的一段佳話。

  盼和大師聯手開拓

  漆線雕以前只是佛像裝飾工序的一部分,就像一道菜肴的調味品一樣。當其獨立出來后,未來如何發展就成了從業者自覺不自覺的思考和實踐。

  黃培聰認為,目前大多漆線雕作品還停留在工藝品的層面,尚未成為藝術品,“文化知識欠缺是一個重要因素,現在技藝嫻熟的師傅理論知識都不夠,在創意、設計、題名上都比較欠缺”。他認為,行業里若能出一兩位大師,對整個行業的推動力將是巨大的,也可以打出地方手工藝的品牌。

  “漆線雕是一種藝術形式,創新的主要內容就是如何擴大其內涵和外延。”黃培聰一直不斷探索如何賦予漆線雕更多的時代氣息。他了解到,有的工廠會招募一些美術專業的大學生設計作品,再由手工師傅制作成漆線雕。黃培聰則給自己設立了更高的起點,希望今后能和名家大師合作:由大師創作相應作品,他再把大師作品“搬”到漆線雕上面,“就有點像紫砂壺工藝師和書畫家的合作”。

[責任編輯:伍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