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聰金:從海絲之路的起點重新出發
發布時間:2013-05-27 來源:泉州網
打造旅游品牌
泉州的旅游資源固然豐富,但資源分散,優勢有待充分發揮出來,在“吃、住、行、游、娛、購”這六個要素方面,還需要更具市場號召力的品牌,應當深入開掘,深度研發,創新泉州旅游品牌。
比如可以在“海上絲綢之路”方面做文章,致力于把“海上絲綢之路”打造成特色旅游品牌。“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此言不虛,泉州猶如一座藝術博物館,“海絲”的歷史淵源、文化理念,對整個中國歷史和文化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在全中國和全世界都是極為重要的資源。雖然現在市場上也在推廣“海絲”產品,但較為零散,不夠系統,缺乏轟動效應。旅游切忌趨同,須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如果能夠專題研究“漲海聲中萬國商”曾經的輝煌,全面實施“海絲”品牌工程,泉州就有了吸引旅客眼球的焦點和熱點。
再比如可以在茶文化旅游方面下功夫,著力把茶文化旅游打造成生態旅游品牌。安溪被稱作“中國烏龍茶之鄉”,聞名遐邇,天下皆知,但與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品牌的成功打造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我認為,泉州有基礎、有條件把茶文化旅游作為突破口,并打造成經典品牌。現在最時尚的是講環保、講低碳,茶文化旅游與環保、低碳很有關聯,因此,只要我們深入挖掘茶文化旅游內涵,加強研發包裝,茶文化旅游完全可以成為泉州乃至海峽西岸旅游的重要品牌。
做好服務管理
外界常評論中國是旅游資源一流、開發二流、服務三流,這種現象在全國很普遍,應當引以為鑒。要做有生命力的旅游,關鍵是要做文化,做品質。比如洛陽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被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大愛無疆的故事,有膾炙人口的傳說,這是一流的旅游資源,但沒有得到一流的開發和一流的管理,出入的道路設施及停車場沒有配套,沿途沒有景點標識,現在的開發是粗放的,談不上管理和創品牌,十分可惜。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狀是:泉州旅游成為福州、廈門旅游的延伸,客人雖然來了,但留不住。有統計顯示,游客平均逗留時間是泉州1.5天、廈門2.5天、福州3天,泉州只是游客“走馬觀花”和趕鴨式被動游的中點站,逗留時間偏短,直接影響了旅游整體收入。
不想方設法提高旅客的過夜天數,就很難賺到旅客口袋里的錢。宏觀層面要形成旅游資源的整體聯動效應,打破原始的門票經濟模式,政府對各景區景點的門票價格要有效管控,有條件的要免收門票,形成新型的旅游產業經濟和游客消費模式。微觀層面,泉州地區的酒店要調整、優化管理和服務思路,比如考慮設立無煙樓層,以提高酒店舒適度來延長游客的逗留時間。各景區景點要更加注重配套建設,包括衛生間的建設。衛生間本身就是一道風景,不可等閑視之,要多重視細節,更多地體現出服務的人性化和個性化,讓游客感到方便、舒適和溫暖。
[責任編輯:伍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