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泉州文化產業網首頁 > 東亞文化之都 > 學術研究 > 正文
泉州老君造像千古謎團
發布時間:2013-05-27 來源:泉州網

   保護與管理并舉

  “由于這尊石像的特殊性與獨一性,它的保護問題一直受人關注!”清源山管委會文物工作者高澤漳說。在景區的規劃方案中,管委會還準備在老君造像周邊設置避雷裝置,以防止雷擊的破壞。

  “盡管石像建造時間無從考證,但至少已有千年歷史,長期的風吹日曬,也對石像的表面產生了一定的破壞。”記者在近距離觀察老君造像時發現,石像背面留有之前人為破壞的痕跡外,表面普遍附著苔類植物,“這些植物遠看根本不起眼,也使石像看起來更古樸,但它們的一些分泌物也會腐蝕石像”。

  “一定年代的石刻文物,且長年裸露野外的,都會存在這個問題。”泉州市海交館研究員李國清肯定了這一點。他指出,前一段時間他陪同國家文物保護研究所的專家,專門“問診”清源山老君造像。

  應該最大限度地保護老君造像,防止其進一步風化,是幾位專家一致的看法。

  “在表面涂上一層有機硅,既能防水,又能防止石像的風化。”李國清指出,在石像表面涂上這種有機化合物,對石像本身并不會帶來任何副作用,而且可以重復使用,

  “保護石刻文物的技術在國外廣泛使用,已經十分成熟”。李國清說。

  同時,李國清稱,由于清源山景區屬建設系統管理,而對文物的保護又屬于文物部門的事情,“如何協調多方面部門,盡快采取保護,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責任編輯:伍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