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網-泉州晚報訊 (記者葉舒雯 實習生肖曉玲)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全市文廣新局工作會上了解到,今年,我市將加快推進閩南文化生態區保護建設,包括結合歷史文化街區、村鎮建設,推進20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整體性保護重點區域(二期)建設,抓好20個重點區域非遺展示館等硬件建設以及區域內遺存的保護、維護工作等。
為推進閩南文化生態區的保護建設,繼續推進具有泉州特色的“十百千工程”,重點建設泉州閩南文化生態中心園(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館)1個、專題館 10個、整體性保護重點區域非遺館2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100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示范點1000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播活動提供平臺和載體。其中,今年將逐步建設完善閩南傳統音樂、閩南傳統建筑營造技藝、閩南傳統戲劇、閩南烏龍茶制作技藝、惠安雕藝展示館、德化瓷燒制技藝6個專題展示館。
今年,我市還將研究制定非遺保護傳承項目補助辦法,繼續分期分批提升非遺傳承所,建設一批“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繼續實施“非遺”數字化工程,開展泉州木偶、梨園、水密隔艙福船制作技藝等重點非遺數字化記錄,推動文化展示、服務數字化。此外,泉州閩南文化生態園項目建設也將加快推進,該項目將按照“生活就是文化,社區就是園區”的理念,打造成閩南文化生態、海絲文化遺址、東亞文化之都民俗風情的活態展示街區,建成一個“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文化生態園。
來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林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