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聚焦 > 內容

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展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17-12-12

一條海上絲路 萬千非遺瑰寶

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展

昨日啟動的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參觀。即日起至14日,每天9時-17時,市區府文廟、鯉城區文化館、新門街花燈館、通政巷蘇廷玉故居等四個展區,將迎來亞洲、歐洲、非洲8個國家、11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團隊及他們帶來的精美展品、精妙絕技。

以“一條海上絲路 萬千非遺瑰寶”為主題,四大展區集中于泉州古城區范圍內,展出包括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國內各非遺代表性項目富集區域、福建省各地市及泉州本土的重要非遺項目。

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展

市民戴上突尼斯的羊毛帽,感受異國風情。

7國非遺項目展示異域風情

從府文廟大成門進入,東廡展區內,來自7個國家的參展項目展位前人氣正旺。中國對外文化集團的江河,是本次非遺展國外項目的策展人,昨日,他向記者詳細介紹了各國參展項目的看點。

本次前來參展的7個國家分別是突尼斯、伊朗、尼泊爾、土耳其、越南、柬埔寨、巴基斯坦。江河說,這些國家在文化上各具特色,有的還曾誕生過古老的文明,如突尼斯曾誕生迦太基文明、伊朗曾有過波斯文明,尼泊爾是佛教國家,越南與中國有著相似的傳統文化。

別具一格的書法繪畫創作

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過程中,別具一格的書畫創作引起許多參觀者圍觀欣賞。

伊朗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的波斯細密畫和波斯書法精巧獨特。波斯細密畫看上去像中國的傳統工筆畫,筆觸細膩、著色精美。江河介紹,波斯藝術是古文明的代表之一,細密畫是波斯藝術的重要門類,對阿拉伯國家乃至印度宮廷畫風都產生過影響。波斯書法則是細密畫與文字的結合,在文字周圍,有華麗繁復的紋飾裝扮。

土耳其濕拓畫前,有不少參觀者聚精會神地看著傳承人伊爾迪茲現場創作。濕拓畫起源于公元8-9世紀,不同于一般的繪畫創作或者拓片手段,創作者把不溶于水的顏料緩緩滴入水中,形成一幅水中畫,再將畫紙輕輕放入水中,顏料就被拓在了畫紙上,從水中取出畫紙晾干,一幅濕拓畫才算完工。更有趣的是,拓紙前水中的畫色,拓在紙上的畫色,畫紙干了之后的顏色皆不一樣,可以說,觀看濕拓畫的過程,你能欣賞到三幅不同畫作。

江河說,盡管與西藏唐卡同名,但是尼泊爾的唐卡有著更為悠久的歷史。唐卡與一段知名的歷史故事有關。“唐代,文成公主通過和親方式,嫁給了松贊干布,也是那一時期,松贊干布迎娶了尼泊爾的尺真公主。尺真公主把家鄉傳統的baubha畫帶到西藏,成為后來的西藏唐卡。而經過演變的西藏唐卡回傳到尼泊爾,與更為古老的baubha畫并存于世。”如果你沒有見過唐卡的前身,不妨到府文廟看一看,這里展出的尼泊爾唐卡,正是baubha畫。

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展

土耳其濕拓畫讓人嘆為觀止

紅珊瑚引來大批“女粉絲”

盡管迦太基古國已湮滅在歷史長河當中,但是在誕生了迦太基文明的突尼斯土地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依舊奪目。

被稱作突尼斯“國帽”的chechia是貝雷帽的“親戚”。傳承人阿祖茲說,這頂保暖的羊毛帽,需要經過多道程序制作:先用五根毛線針雙手編織,成型后的帽子泡在熱水中16個小時,等到羊毛縮水后撈出,經過初次打磨后染色,再次打磨后方才完工。

從開館到閉館,突尼斯的紅珊瑚飾品前,一直圍繞著不少愛美女性。在中國古代,紅珊瑚被視為祥瑞幸福之物,非一般人能擁有。一半是沙漠,一半是海水的突尼斯不僅出產紅珊瑚,更以品相和質地聞名。用紅珊瑚制作飾品,也成為突尼斯頗有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此外,來自越南的漆器、漆畫,來自巴基斯坦的銅雕、木雕,柬埔寨的手工宮廷傳統服飾等非遺項目,也都為展覽現場增添了濃濃的異國風情。

VR體驗館感受泉州非遺魅力

惠風堂 16個泉州非遺項目豐富多樣

府文廟的惠風堂專門展出泉州非遺項目,這里展示了各級非遺項目共計16項50余件展品。其中,包括德化瓷雕、惠安石雕、江加走木偶頭雕刻、泉州(李堯寶)刻紙、安溪竹藤編織技藝、永春紙織畫、惠安木雕、泉州漆線雕、泉州錫雕、安海廬山國佛雕技藝、泉州彩扎、泉州通草技藝、泉州絲綢雕畫技藝、泉州紙扎、廟宇木雕等類別。

泉州非遺傳承人巧奪天工的技藝讓人嘖嘖稱奇。在泉州錫雕傳承人的巧手下,位于展館中央的兩座微縮東西塔惟妙惟肖。分別附著在陶瓷、臘石、阿富汗玉等材質上的泉州漆線雕作品《琴》、《浴火重生》、《臘石飛龍》、《山水人家》工藝精細繁復,匠人用熟桐油、大漆、磚粉等原料反復舂、捶、揉、捻,成為漆線土,在把手工搓成的漆線,用盤、結、繞、堆等工藝,在坯體裝飾出各種圖案。泉州彩扎與紙扎制作的作品《鬧元宵》、《陳三五娘》和石獅子,用紙為原料,作出了陶瓷與花崗巖的質感。更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彩扎有千余年歷史,與北京“絹人”、廣東“紗燈”并稱全國三大美術人形。

海藝節開幕式上,節目《市井十洲人》中有一幕說的是各國商人在刺桐港內的街巷里追逐當地商販,購買“刺桐緞”的故事。其實在泉州,還有一門與織物緊密結合的技藝——絲綢雕畫。通過“多層套色布雕”形式,非遺傳承人將布貼畫、布堆畫、烙畫工藝融合到作品中,畫面呈現出堪比畫筆創作的視覺效果。

館內特別為參觀者開辟了非遺VR體驗的空間,由本社泉州網承建的VR體驗館,設有泉州非遺VR體驗主廳、泉州世界級非遺VR館、泉州國家級非遺VR館三個虛擬展館,分別展示泉州的重量級非遺項目,并為到場參觀者提供VR設備,讓大家親身感受泉州非遺的魅力。

崇圣祠

德化瓷雕“國字號”大師作品登場

作為德化瓷雕專題展館,崇圣祠展出了18件形態各異的德化瓷雕作品,這些以白瓷為主的展品,是對德化瓷燒制技藝的一次集中展示。

德化為中國“三大瓷都”之一。德化瓷器始于宋代,在明代逐漸形成自己的技法和風格,清代燒制工藝進一步發展,逐漸在中國瓷藝中獨樹一幟。如今,德化瓷器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燒造的傳統瓷器品種發展到數千種。

德化瓷燒制過程中,以白釉瓷器最為出名,以白瓷塑佛像最為精彩,其佛像制作細膩,雕刻精美,造型生動傳神。目前,泉州有41人入選國家級、省級、市級“德化瓷燒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展館中陳列的作品,有已故的陶瓷藝術大師蘇清河的作品《祥云觀音》,作為泉州第一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白瓷燒制技藝”傳承人、第一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高技能人才,蘇清河的拿手絕活正是傳統佛像。

除了蘇清河的作品,在展館內,還能看到邱雙炯、柯宏榮、賴禮同等“國字號”大師的作品。

各展區亮點介紹

府文廟展區:除了國外和泉州非遺項目,府文廟展區還有省內8個城市及省外部分非遺項目的展示。

省內的包括福州的象園木雕、壽山石雕、福州脫胎漆器,廈門的珠繡手工技藝、蔡氏漆線雕,漳州的漳浦剪紙、漳州木偶頭雕刻、漳繡技藝、漳州木版年畫,三明的宮廷金銀器制作工藝、手工竹紙制作技藝、將樂大南坑陶瓷燒制技藝,龍巖的四堡漆器、雕版印刷,莆田的留青竹刻、莆田木雕、仙游竹雕,寧德的畬族銀器制作技藝、福鼎白茶制作技藝、柘榮剪紙、畬族烏米飯,南平的茶百戲、建窯建盞、浦城剪紙等。省外的包括北京的雕漆技藝、天津的楊柳青木版年畫、遼寧的阜新瑪瑙雕、河北的土布紡織技藝、陜西的螺鈿漆器、上海的魯庵印泥、江蘇的蘇繡、安徽的萬安羅盤制作技藝、重慶的蜀繡等。

鯉城區文化館:北京的花絲鑲嵌制作技藝、象牙雕刻技藝,天津的工藝毛猴制作技藝、脫胎掐絲琺瑯,河北的武強木版年畫、清宮傳統刺繡,山西剪紙,遼寧的煤精雕刻,江蘇的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南京金箔鍛制技藝,上海的琥珀雕刻、帛畫,云南的劍川木雕、琺瑯銀器,寧夏的民間繪畫、傳統剪紙等。

蘇廷玉故居:貴州的苗族蠟染、苗繡、錫繡,西藏的藏文書法、藏族堆繡唐卡、澤當毛嗶嘰編制技藝,青海的土族盤繡、銀銅器制作及鎏金技藝,新疆的維吾爾族刺繡、滿族錫伯文書法,重慶的榮昌陶器、綦江農民版畫、梁平木版年畫等。

新門街花燈展區:安徽阜陽剪紙、廬州吳氏船模制作、宜筆制作技藝,江西的遂川狗牯腦茶制作技藝、景德鎮傳統琺瑯彩瓷制作技藝、南豐儺面具制作技藝,廣西的北海貝雕技藝、防城彩石雕刻技藝、合浦角雕技藝,湖北的楚氏漆器、大冶刺繡、紅安大布,廣東的潮州木雕、潮陽剪紙、珠繡,河南的鈞瓷燒制技藝、孟津剪紙、泥塑,陜西的澄城刺繡、渭南秦源影調黑陶、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等。

【直播泉州】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來源:泉州網 責任編輯:曾麗芬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日本欧美大码aⅴ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视频 | 在线观看非常黄的永久网站 | 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本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