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游客體驗采茶樂趣
近年來,德化縣立足優越自然生態、獨特山水風光、豐富地方文化等資源,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全力打造綜合性的休閑農業區,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激發農村創業創新,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完美結合,發展成為融合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的新產業新業態。
圖為游客駕駛卡丁車觀賞農場美景
圖為農業合作社工作人員采摘果蔬
典型示范引領 促進產業提升
“這卡丁車賽道太刺激了,好想再體驗一次。”來自永春縣的游客林秋紅感嘆道,“沒想到離德化縣城不遠的地方,竟然有這么一處趣味豐富的休閑生態農場。”
據了解,位于德化縣龍門灘鎮蘇洋村的嘉綠休閑農業觀光園,2018年被評為縣級休閑農業示范點。該園內主要進行種植基地建設、在線農場手機APP開發、農產品商城、果園、木屋民宿、趣味卡丁車、休閑垂釣、兒童游樂等休閑項目。該公司整合農莊、旅游、基地等模塊業務,形成“會員(模擬種植)+平臺(商城)+基地(農場)”三位一體的“在線種植,實物收獲,樂趣互動”嘉綠模式,為游客提供更好的基地種植、觀光旅游、終端服務等體驗。
近年來,德化縣通過精選典型、培育示范點的方式,選擇一批交通便捷、環境優美、基礎扎實、發展空間廣闊、實力雄厚的休閑農業為重點扶持培育對象,以“特而專、精而美、差異化”為目標,找準切入點,注重與鄉村旅游、民宿經營、民俗文化、農村電商等的融合,集中資源、人力、資金等要素,抓典型、抓亮點、抓精品、抓品牌。結合具體實際,德化縣提出“雷峰線、國寶線、龍潯蓋德線、上涌湯頭線、潯中線、龍門灘三班線、南埕水口線、楊梅桂陽線、美湖線”等9條特色休閑農業示范點培育線路。截至目前,全縣有4個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5個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8個縣級休閑農業示范點。
整合資金項目 推動有序發展
“我們的合作社依托英山村茶場優越的自然資源,以‘江山美人’生態有機茶產品為地方產品特色品牌,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背景,突出茶文化,結合德化名瓷特色、山區優美生態環境,打造鄉村文化、生態茶園、休閑體驗為一體的鄉村農業觀光旅游園區。”江山美人茶莊園的負責人李鵬銘說。
走進江山美人茶莊園,園區內有生態觀光茶園3000畝、玻璃棧道、櫻花木棧道、美國紫薇觀光區、茶園科普等多條觀光路線,園區還配套有江山美人茶莊園餐飲部、江山美人莊園住宿區及停車場等多項配套設施。游客不僅能到茶園觀光,體驗茶葉采摘、搖青、成品制作,參觀制作車間及體驗制作雪花酥、茶餅等DIY手工茶糖,還能自己動手體驗陶瓷彩繪、手拉坯、制作茶葉罐,深入感受茶文化與陶瓷文化的完美融合。
圍繞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的特點,德化縣按照“政府扶持、業主為主、社會參與”的運作機制,結合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產業化經營、現代農業和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及新農村建設等內容,安排項目資金,扶持與引導休閑農業的發展,并加強引導,協助項目策劃、規劃和生成,做好各種服務。通過發動與篩選,深入探索不同區域農業資源持續高效利用模式,不斷提高農業資源綜合開發效益,努力拓展休閑農業工作的社會影響面。通過一系列的項目帶動與扶持,進一步推動和引導德化縣休閑農業的有序發展。
挖掘民俗文化 豐富農業內涵
近年來,德化縣蓋德鎮有濟村持續發揮“四有”優勢,即“有基礎、有文化、有產業、有戰斗力”,以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工作為契機,緊緊圍繞“有濟黨旗紅”黨建品牌創建,以“鎮黨委、政府主導,村黨支部、村委會投資,群眾積極參與”的模式,致力打造“特色農業+道教文化+休閑旅游”的鄉村振興示范典型。
為發展農村經濟,帶動當地農民共同致富,九沶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吳智民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全社53位社員承包荒田、山地250畝,引進高產量臺灣品種百香果苗進行種植,并在種植園周邊種植300畝有觀賞價值的油菜花,將合作社建設成為休閑農業示范基地。與此同時,合作社深入挖掘資源優勢,探索產品深加工,延伸百香果產業鏈條,制作百香果脯、百香果蜜,不斷提升產品知名度,打造特色百香果品牌。此外,合作社將祖厝洋當堂打造為社員宣傳學習陣地、游客接待服務中心和產品營銷體驗中心,年可增收近3萬元。
按照“統籌謀劃、系統部署、上下聯動、均衡有序、重點推進”的思路,德化縣在休閑農業發展中融入鄉土民俗活動,提升休閑農業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功能,在節假日和農事節點,結合祭窯神、祭樟王、龍虎旗、擺大龜、舞紙獅、三通鼓等地方特色民俗活動,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報紙、微信等,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全縣休閑農業精品景點宣傳推介,吸引城鄉居民到鄉村休閑消費,逐步擴大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的影響力。同時,鼓勵鄉鎮村和農業企業依托自然資源、農業景觀、產業特點、民俗文化、農耕習俗等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農業民俗文化活動,每開展1場活動給予3000元的補助。(吳有森 許燕萍 文/圖)
來源:泉州網 責任編輯:趙孝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