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家觀點 > 內容

潘魯生: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讓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20-08-25

(潘魯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

我是一位文藝工作者,對鄉村特色文化十分關注,也開展了很多調研。按照“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旅則旅、宜農則農”的原則,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可以直接推動“家門口”就業創業,從而促使“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早日實現。

瓶頸在哪里?

歷史上,我國鄉村具有多樣化、差異化的顯著特點。當前以文化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需依托鄉村文化資源和物產資源,立足當地區位和傳統優勢,保護自然生態特色,尊重歷史記憶和風土個性,講求自主創新,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差異化、多樣化的發展道路。

我在調研中發現,部分貧困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有著豐富的手工藝文化,但沒有得到很好開發。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得好的地區,往往有專業人才引領。發展相對不足的地區,往往不是缺少文化資源,而是缺乏人才。

此外,創意和設計能力不足、文化資源挖掘不充分、文化產業鏈不健全等也是制約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因素。

如何突破困局?

對于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我有如下建議。

一是因地制宜制定區域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深入開展區域性整體規劃和文化論證,突出優勢,明確保護與發展并舉的指導原則,明確各地、各村資源稟賦,進一步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韻”的特色文化鄉村,打造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鎮一天地、一縣一風光的鄉村文化產業格局。避免簡單套用城市相關產業的發展模式、同質化景觀開發與復制以及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破壞鄉村文化資源,形成有根基、有特色、有后勁的鄉村文化產業格局和機制。

二是實施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帶頭人計劃,健全引才用才機制。吸引與鄉村文化資源及產業發展相匹配的專業帶頭人,進一步建設有文化、有鄉情、懂生產、懂經營的專業人才隊伍,使人才成為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保障和動力。從引才用才機制、人才培養開發模式、創新創業載體、人才生態環境、組織領導等方面著手,吸引人才回流,鼓勵人才創業,破除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人才瓶頸。

三是搭載電商平臺發展鄉村文創產品,拓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空間。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要把握后發優勢,積極吸收借鑒文創產業發展的新經驗、新趨勢,包括電商帶動的傳統產業升級的新趨勢。開發文創產品要立足鄉村生產和生活,挖掘農耕文化、工藝文化等,建立健全設計合理、品控良好、價格適中、售后完善的發展機制,突出文化價值,全面激發中國鄉村文創市場活力。

四是學研合作,在高校、專業機構設立“鄉村文化產業對口支援站”,文化賦能,加大創新力度。吸納更多優秀的設計師、專業師生參與到鄉村振興的事業中來。開展相關設計服務、設計管理服務,突出專業優勢,不斷豐富鄉村文化產業的產品線、加強產品運營,并促進鄉村特色文化產業與現代農業、城市工商業等互聯互通、跨界融合,實現產業升級。

此外,要全力扶貧減貧,實施“手工藝扶貧計劃”,促進區域平衡,服務鄉村全面振興。在傳統工藝資源豐富的貧困地區,發展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戶合作經濟組織,鼓勵村民從事傳統工藝制作,鼓勵引導注冊手工藝商標,加強原產地保護、地理標志認證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等工作,推動貧困地區手工藝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向區域文化品牌轉移。

怎樣挖掘潛力?

實踐證明,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空間廣闊,潛力很大。

以鄉村手工藝為例,各地都有依托地方物產的手工藝傳統,手工藝產品天然環保、沒有污染,發展起來是名副其實的綠色產業。手工藝產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能夠帶動就業,增收致富。比如,山東臨沂盛產杞柳,當地老百姓一直有打柳編筐的傳統,柳編產業是名副其實的區域支柱型產業,帶動了數十萬農戶就業。

如今,5G通訊、網絡電商和正在推進的“數字鄉村”為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插上了翅膀。鄉村的農產品、農副產品等可以利用互聯網遠銷世界各地,鄉村手工藝等也有望成為一種鄉土文化產品的“原創生產中心”。比如,山東省博興縣灣頭村,村民在網上銷售傳統草編工藝品。目前,該村草編電子商務從業人員達數千人,是聞名全國的手工藝“淘寶村”。

同時,通過充分規劃,進一步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比如,鄉村的特色手工業可以為農副產品的創意包裝服務,為觀光農業的體驗游覽服務,帶動智慧農業、土特產加工、民俗旅游等發展,發揮產業延伸和拉動效應,加強產業融合,拓寬發展空間。

來源:中國文化產業網 責任編輯:趙孝航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 | 中文字幕高清看片欧美灰色 | 亚洲色天堂在线电影 | 亚洲国产中字幕在线尤视频 | 日韩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日韩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