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家觀點 > 內容

藝術創作應避免重復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20-08-31

這里說的“重復”是關于畫家風格辨識度,不同于波普藝術家創作手段的“重復”。

好奇心是科學、藝術、哲學乃至人類一切創造力的源泉。但很多畫家知名度達到一定程度,通常會形成藝術表現及審美的貫性,創作也容易傾向于用單向度的發展尺度作為價值衡量標準,導致藝術創作的不斷重復。

形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可能基于某種市場策略,對既有繪畫作品市場化的維護。重復通常表現為畫家和作品符號緊密結合導致的原地踏步,甚至形成了藝術風格和創作形式的不斷重復,從而形成了標簽畫作品,結果自然是創造力的喪失,形成了一種自閉的作品生產模式。這種利益導致的消極創作實質上接近于物質化生產,也褻瀆了藝術創新的精神。而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藝術創作,最終考量的是畫家的智慧而非聰明程度導致對現實的取悅。創新能力的可持續性才是判斷一個畫家是否具有未來的重要前提,只有不斷發現新的可能,藝術生命才具有力量。反之,創作一旦成為程式化的生產基本等同于流水作業。這種前提下生成的繪畫作品更多的是為了引發關注度,以為這樣可以增加作品的辨識度。等等這些不排除和曾經的藝術品市場繁榮有關。再則,當前有些畫家的創作態度往往是功利的,甚至是工具理性主義的,這種文化態度決定了對待藝術創作缺少責任和擔當,缺少對藝術表達的觀念和敬畏,一樣悖逆藝術創作的規律和本質,把創作當成了一種技術手段和工具,把吸粉、商業利益作為重要方向之一,使資本因素取代了藝術原則陷入了市場效益??焖俚牧魉鳂I雖然能夠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卻無法避免對藝術創造力和藝術精神的扼殺。本雅明曾經說過:重復生產的藝術品和設計產品不可能被藏家重視,因為大量重復自然導致廉價。藝術創作的可貴之處,在于藝術家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而非消極的重復。

不乏相對年輕的畫家,由于天分較高很早便形成了個人風格,但若因此導致創作意識的固化,不求變或不敢變也就等同于藝術創作能力的退化。通常講一個人的文化認知是伴隨自己的閱歷和學習不斷調整的,作品風格自然也會隨著年齡變化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如風格過早定型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畫家的天分不錯,但后勁不足,因此停滯不前;二是同前面所講,畫家風格被市場普遍接受或業內熟知,怕影響市場的接受程度,從此不敢突破。一般來說后一種因素的干擾應該是最根本的。但好的藝術創作一定要有小的變量持續增長以及隨時可能發生的質變,這個質變可能是來自觀者視角,也可能來自創作者的內心。畫家風格的形成包含很多因素,各種狀況都可能促成創作者的風格變革機遇。事實上,能夠獲得經得起歷史考驗具有真正藝術風格的畫家相對較少,在藝術史上形成某種突破性語言的畫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目前更不能被眼前利益所蒙蔽,不停地重復等同于掩蓋自己創作上的貧瘠。所以說,風格化、符號化的藝術表達如果是在藝術的本體邏輯里進行理應得到認同;但若變成外加標簽只能算是一種營銷。的確我們可以看到有些畫家小心翼翼地圈地自萌,對標簽式的認可越發依賴,繪畫創作也被磨去思想的鋒芒。梁思成先生早就說過:藝術創作中,往往有一個重復和變化的問題。只有重復而無變化,作品就必然單調枯燥;只有變化而無重復,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亂。在有持續性的作品中,這一問題特別重要。所謂持續性,有些是時間的持續,有些是空間轉移的持續。由于作品或者觀賞者由一個空間逐步轉入另一空間,同時也具有時間的持續性,所以又有時間、空間的綜合的持續。

世界的奇妙在于未知,藝術是向人們傳達被感知的事物,而不是人們所知的事物。藝術通過一些手段使對象陌生,增加感覺的難度和時間長度來達到其目的,來恢復甚至強化人們對生活的感知,這些手段即陌生化。相比較重復,陌生化豐富了生命的存在,把人的存在狀態從麻木的生活中解放出來,使之處于覺悟之中,也是對生命存在的一種敏銳感知。由此可見,重復可能會成為藝術創作過程中的陷阱,因為藝術表達的靈魂在于思想,沒有了深入思考不可能生成新的創作觀念。作為畫家的創作以什么樣的視野去謀劃,作品優劣取決于你的思維維度的高低。只有擺脫利益的捆綁,用創造力、想象力、控制力去創作,才可以鑄就好的藝術作品。

反向來看,藝術形式拓展的式微其實意味著新形態的發生。一個真正優秀的創作者,應該具有將藝術的某一種形式推向懸崖的膽識和能力,這也是諸多藝術大師多是一代而終的根源。

來源:中國文化產業網 責任編輯:趙孝航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中文字幕日本乱码精品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1314 | 免费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 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不卡 | 中文国产欧美不卡 | 碰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