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文創精英 > 內容

巧手匠心 刀耕不輟 泉州木雕技藝代代相傳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21-03-05

千百年來,無論是精雕細刻的古韻,還是創新引領的時代新風,泉州木雕技藝代代相傳、鮮活發展,成為集納泉州文化的瑰寶之一。泉州木雕人才輩出、大師頻現,無論是傳統還是創新,十指靈動之間,都流淌著匠人們最精美的工藝、最真摯的堅持與最美麗的夢想。這既是技藝的傳承,也是靈感的閃耀,更是生命的悸動與精彩。中國雕刻大師鄭國明的女兒鄭燕萍就是這樣一名執著的女子,她在將傳統雕刻技法與現代藝術設計風格相糅合的探索中,不斷創作出符合現代人文精神的好作品。

《南音》

《沒有抽煙的日子》

流傳千年 日趨精美

泉州木雕歷史源遠流長,與東陽木雕、樂清木雕、潮州木雕并稱為中國“四大木雕”,是南派雕刻的典型代表。據史料記載,唐、五代時期,閩南興起“皇宮起”仿宮殿式大型傳統民居建筑,泉州木雕被廣泛地運用其中,促進了泉州木雕技藝的興起與發展。泉州古稱佛國,寺廟眾多,宗教雕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雕刻藝術的主體內容,同時也大力促進了木雕技藝的發展。

宋元時期,泉州木雕漸趨細致、精美。南宋張仕遜參與重建的泉州開元寺木雕伎樂飛天是泉州現存最早的雕刻作品,也是泉州木雕的經典之一。依托當時泉州航海貿易龍頭及得天獨厚的港口優勢,泉州木雕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漂洋過海,走向全世界。

明清時期,泉州木雕從粗獷流暢轉向精雕細琢,出現了諸如“五峰石雕,溪底木匠,官住泥瓦”的專業匠村。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享有“八閩第一木雕大師”美譽的崇武王益順攜其子承建東岳廟,設計制作了全木結構蜘蛛結網藻井并雕鏤各種圖案。此獨創的技法一經問世,便名噪一時,將泉州木雕推向更高水平。

新中國成立后,泉州木雕工匠們開始從家庭小作坊走向工廠企業,一些從業者接受了正規培訓,涌現出一批專業設計人員。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泉州木雕產業的快速發展,一代又一代的木雕大師不斷地傳承技藝,使得木雕技藝日趨提高,涌現出許多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意風格和精品。

鄭燕萍(中)跟著父親鄭國明(左)學習木雕技藝

想學好雕刻 先“雕好”自己

鄭燕萍成長于木雕世家,她對傳統木雕耳濡目染。由于小時候沒有玩具和游樂設施,她平時除了畫畫,就是看著父親和叔叔、阿姨們做木雕。那時候做的都是傳統的木雕佛像和用于寺廟建筑的室內木雕,而且,從鋸木頭分料到雕刻成品,整個過程全部是工人們手工完成的,不像現在有那么多電動工具可以使用,她從小就由衷佩服這些手藝人的匠心。后來,她因為有畫畫的基礎,自然而然地考上了藝術設計專業,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工作期間,她也因為設計的作品受到所在設計公司的贊譽。后來,因為傳承的使命在身,責任在心,她辭職回家,跟著父親學習創作木雕。

“父親太嚴厲了,我完全要打破自己,從零開始。”鄭燕萍表示,“他認為,無論你多聰明、多有才華,學好雕刻,首先要學會‘雕’自己,先把自己擺正,學習雕刻就是要進入雕刻的角色、要入戲。”已經從事雕刻行業40多年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鄭國明這樣教育女兒,這也讓鄭燕萍一直保持著謙卑、勤勤懇懇創作的態度。

“每天的第一刀,都是特別不容易的,你都要調整好最佳狀態進入角色。”鄭國明認為,近些年來,國家出臺和實施許多促進木雕行業發展的措施,包括評選各級工藝大師,建立大師工作室,資助工藝大師和“非遺”傳承人帶徒授藝等。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那些高層次人才可以栽培更多徒弟或創作更多作品,但很多人把這些榮譽當成人生的終點,從而很少再動手創作或指導學徒,這就失去了這些榮譽的意義。“父親深深地影響了我,所以,我從來不會停止創作,因為每天都是不一樣的,每天你都要來一場自己和材料的精彩邂逅。”鄭燕萍表示。

鄭國明認為,木雕創作一定要打好傳統的功底,這不是幾年的工夫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經過幾十年修煉才能達到一定水平。許多大學生畢業出來,有非常豐富的理論知識,但都不能缺少“勞動”,只有在實踐中“勞動”,才能有作品,只有拿出作品了,才能不斷提升、突破自己。

“天賦不如重復,重復才有真功夫,有功夫了,才能創造出自己應得的價值。”父親的循循善誘,讓鄭燕萍堅持不斷地創作,她發瘋似的創作,在作品出爐后,那種享受勞動成果的喜悅,讓她覺得棒極了。

《祈福》

《回娘家》

將惠安女和南音文化結合

就是在父親的協助帶領下,這些年,鄭燕萍邊學習邊創作,有別于以宗教題材為主的傳統木雕,她的木雕作品具有立體、真實、現代及造型富有創意的特色,充滿了美感。雕刻每一件作品,都是一次情感傾注的歷程,從原料的選擇、構思到細致入微的雕刻,都是極有講究的。每創作一件作品,她都會先細心觀察原料的紋路、質地和形態,然后才開始運刀,并講究粗細、虛實結合,在細部處理上,她非常強調對人體肌肉結構的表現。

作為一名本土文化愛好者,她的作品《南音》采用現代雕塑手法,色彩鮮明,人物神態沉靜高雅,衣紋線條流暢,宛如樂曲飄逸優美,而站著演唱的惠安女,是閩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群體,將南音與惠安女相結合,是集合了閩南的兩大文化精髓,反映的是閩南人獨具一格的藝術氛圍。南音一響,天地蒼涼,聞者孤寂,惠安女喃喃自語,如人們感官中最后一道無形的屏障,隔絕塵世的煩囂;她的作品《空》采用了左右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來體現僧人既平凡又脫俗的人物形象,半邊鏤空的身軀在經年累月的修行中,蛻化成樹根與自然界融為一體,內壁也以金色來表現其修行成果內化在身體里。而半邊的實身,體現僧人雖已修行得道,但依舊保持人的本性;作品《畫皮》的木材是一塊包含樹皮部分的木料,作者巧妙運用了“皮”這個概念,表現出女鬼轉換人鬼身份的驚人瞬間。同時也是為了表明,人心也是如此,善惡都在一念之間。

木雕制作步驟

畫草圖,設計作品的造型,把設計想法畫出來。

選取大小合適的木料,根據構思好的草圖,用粉筆在木料上劃分好要雕刻的主要位置。

粗坯打好后,用雕刻刀進一步細化雕刻。

雕刻木雕雛形,用斧子劈出作品基礎結構。

修光。此時,作品已基本完成,再檢查各個細節,做最后的精修。

磨光。用砂紙進行打磨和拋光,使作品平整光滑。

來源:泉州網 責任編輯:劉鑫鑫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香蕉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亚洲 |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免费看看AV | 在线观看AV网站永久免费观看 |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