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到古稀之年,每天仍忙得不可開交,不為別的,只因為他深愛腳下的土地,深愛著從小生長的地方,他想用自己的方式來記錄古城泉州——編制一本介紹家鄉古城的圖冊。
拍攝、制作、排版皆自己完成
陳良圖51歲自學電腦,如今制圖排版都不在話下。
泉州網4月7日訊(記者 龔翠玲 李心雨 吳嘉曉 文/圖)他已到古稀之年,每天仍忙得不可開交,不為別的,只因為他深愛腳下的土地,深愛著從小生長的地方,他想用自己的方式來記錄古城泉州——編制一本介紹家鄉古城的圖冊。兩年多的時間,他走街串巷步履不停,已經編制完成了六本。每一本圖冊,拍攝、制作、圖說、排版以及出資皆出自他一人。他就是家住泉州市區西街甘棠巷的陳良圖老先生,70歲的他,正按照自己的計劃圓“古城圖說”夢。
兩年編制六本圖冊 新一本正在制作中
從2019年至今,老陳已經編制完成的六本圖冊,其中《泉州古城街巷圖說:西街》上、下兩冊,主要以門牌為切入,側重于物質文化遺產的介紹,通過圖文對西街的街巷地名與文物進行簡單而全面的索引;《泉州古城街巷圖說:門牌巷與口頭巷》東、西、南片三冊主要介紹了若干口頭巷和門牌巷278條;《泉州古城街巷圖說:壕溝與橋》以現存的壕溝橋為主,記錄與水系有關的橋梁共70多座,加上水閘、涵洞、古渡遺址,共130多處。據了解,目前這些圖冊在鯉城、豐澤圖書館皆有收藏。
“本來我的計劃是編6本圖冊的,東、西、南各兩本,可是編完西街上、下冊后,要編東街的兩冊時,發現要編的東西太多了,兩本根本容不下。”老陳介紹,因此他改變計劃,開始琢磨如何更好更全面地展現古城的風采,之后便有了《門牌巷與口頭巷》《壕溝與橋》三本專門類別的圖冊。目前,他正在制作古城水井類的圖冊。
陳良圖編制的6本泉州古城圖冊
從小情迷古城街巷 退休制作圖冊圓夢
“其實做這些的初衷很簡單,我就想給來古城的旅游者一點幫助,他們來到古城,這些圖冊可以以索引的形式介紹古城小街巷的風采,進而吸引他們深入了解隱藏于街巷的特色。”老陳感慨,從小時候起,他就對古城街巷歷史故事(傳說)很感興趣,20世紀80年代他擁有了一本《地名小故事(第一輯)》,簡直愛不釋手,內容百看不厭。當時所能看到的書刊,大部分是文字,鮮有圖片,就算有圖片的也是黑白的,他就夢想有一天,可以看到一本有關地名的彩色書刊。
另外,老陳對在景點留影一直很感興趣,外出每到一個地方,總會擠出點錢來留影,后來買了傻瓜相機,可由于膠卷貴,沒能留下多少照片。“從小一直以來的愛好,到中年忙于生計,無暇顧及,退休后就想通過拍攝街巷實景,結合門牌名稱里的故事傳說,編制一本介紹古城的圖冊,圓心中的夢。”老陳說,走街串巷的拍攝帶給他豐富的體驗。因為電動車電量有限,充滿一次電還不夠用一天,他還準備了一輛備用電動車。他出去通常一拍就是一天,途中經常以餅干和礦泉水充饑。走進未曾到過的一條條小巷,是讓他最開心的事。
51歲開始自學電腦 制圖排版不在話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用“活到老,學到老”形容老陳再恰當不過了。51歲,他自學電腦及辦公軟件;退休后,他努力自學拍攝和電腦操作,在《泉州古城街巷圖說》編制之前,還為旁邊的親朋好友制作了不少紀念圖冊。
說起學電腦,當時老陳51歲,還在鯉城區開元街道雙塔社區工作。電腦剛買回來時,老陳愛不釋手,盯著看個沒完,看到密密麻麻的按鍵,眼都花了,聽別人說按鍵不能亂按,他伸出去的手立馬又縮了回來。老陳最先學的是開關機,可先關主機還是先關顯示器便讓他為難了好一陣,花了不少時間才弄明白。之后,他還學了五筆打字、辦公軟件以及上網,到后來的制圖、排版等等,這些都是他自學而來。
“以前學電腦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現在就純屬興趣愛好了,為了編制圖冊,就自己琢磨那些制圖軟件,再多加練習。現在每天時間都不夠用,拍攝、制圖、排版……每天都忙不完。”雖然忙碌,但老陳樂在其中,他將按自己的計劃完成自己的“古城圖說”夢,“我的圖冊制作是個人愛好,歡迎廣大讀者查缺補漏,提出寶貴意見”。
來源:泉州網 責任編輯:付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