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晉江羅山街道了解到,今年,羅山街道梧桐社區將推進古厝保護性修繕工作,8棟古厝將迎來新生。
“這8棟古厝中,有6棟入選晉江市第四批歷史建筑名單,2棟入選晉江市第一批傳統風貌建筑名單。”梧桐社區黨總支書記陳華偉介紹,社區將以修繕老厝為契機,以老厝帶動“僑”文化交流,并“以僑為橋”推動社區鄉村振興,讓社區煥發新的生機。
據悉,梧桐社區是晉江僑胞較多的社區。據不完全統計,社區海外華僑、港澳臺同胞超2000人,而社區常住人口僅1500人。上世紀初到上世紀中期,不少鄉賢衣錦還鄉,他們建大厝、修宗祠、造洋樓,目前社區保留有各具特色的西式洋樓、番仔樓、閩南大厝等超20棟,形成了遠近聞名的古厝群。
在古厝群中,一棟立面由白石、紅磚砌筑而成,名為“南源樓”的番仔樓格外引人注目。
“門窗、鐵藝欄桿的紋樣都很漂亮,磚雕也保存得很好,既有閩南特色也有僑建特色,與邊上的房子又形成了合圍。”陳華偉告訴記者,社區曾邀請不少專家對社區老厝進行“把脈”。專家認為社區多棟建筑在晉江屬罕見,極具特色。
村民陳衛永告訴記者,“南源樓”是他太叔公建的。當年鋼筋、水泥都是從俄羅斯運來的,磚是從印尼運來的。后來,老房子因沒人住,一直沒有得到較好的保護。“現在政府要進行修繕保護,我們特別高興。”
“老厝承載著幾代梧桐人的情感,也是海外梧桐人的根。”陳華偉說,接下來,社區將繼續推進古厝群的整體規劃、保護、開發工作,以老厝文化引來產業文化,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