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文創精英 > 內容

吳文良吳幼雄:父子接力推開海交史研究大門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23-07-17

吳文良在研究石刻(資料圖)

吳幼雄秉承父志,數十年孜孜不倦從事學術研究。(資料圖)

人物名片

吳文良(1903—1969年),泉州縣后街人。早年攻讀于廈門大學生物系,畢業后在泉州市區各中學任教。出于愛好,竭力搶救、收集了大量泉州宗教石刻,并進行研究。1957年,其編著的《泉州宗教石刻》一書出版,成為研究古泉州中外交通史、宗教史、華僑史、民族史、藝術史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1958年,成為籌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吳幼雄(1936—),吳文良之子。1958年畢業于福建師范學院歷史學系。先后在多所院校從事教研工作,并成為泉州師范學院教授。在吳文良先生故后,繼承其遺志,于2005年出版《泉州宗教石刻(增訂本)》。從事外來宗教史、地方史和民間信仰研究數十年,是著名文史研究專家、泉州市區民間信仰研究會原會長、泉州歷史研究會原副會長、泉州市城鄉規劃建設專家顧問組成員。

搶救收集珍貴的石刻

吳文良出生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1923年,就讀于廈門大學生物系。 從1928年開始,吳文良便對古代僑居泉州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中亞、西亞各國人和歐洲人遺留下來的宗教石刻進行搜集和研究。他利用課余時間,走遍泉州羅城各城門,在挖掘工地現場、石礫堆中尋找歷史遺留下來的“寶物”。一旦發現宗教石刻便盡快完成清洗,并進行文字記錄,為每塊石刻附上詳細的說明、考證。正是由于吳文良出手搶救文物,收集散落于民間的宗教石刻,才使一批珍貴的泉州歷史文物避免毀壞和湮滅的厄運,并成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傳世珍品。

1954年3月,時任中央文化部副部長的鄭振鐸到福建考察,特地來泉州看望吳文良,又介紹他與郭沫若、范文瀾、夏鼐、尹達、陳夢家等專家結識。隨后,吳文良把數十年辛苦搜集的100多方宗教石刻捐獻給國家,鄭振鐸親自書寫《褒獎狀》給他。1959年,他又捐獻給國家20多方宗教石刻。吳文良還鼎力支持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增列泉州宗教石刻,從1953年到1956年捐獻了數十件宗教石刻給廈門大學。雖然薪金微薄,吳文良從事石刻收藏有節衣縮食的無奈,但只要社會需要,他便會把自己珍藏的石刻無私地奉獻出來。

填補研究空白之人

1957年,吳文良先生編纂的《泉州宗教石刻》一書由中國科學院出版社出版,全書8萬多字,書中采錄宋元時期外國人遺留在泉州的伊斯蘭教、古基督教(景教和天主教)、婆羅門教(印度教)、摩尼教(明教)、佛教等的宗教建筑遺物和墓葬碑刻圖片200幅,其中有阿拉伯文、古敘利亞文、古拉丁文和中亞、西亞古文字,是研究古代泉州中外交通史、宗教史、華僑史、民族史、藝術史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1958年,吳文良成為籌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主要負責人之一。1959年,他參與修繕東門外靈山圣墓,重修開元寺大雄寶殿屋架,參加莆田海外交通史跡調查。1962年,吳文良還參與泉州鄭成功紀念館的籌建。1963年夏,參加南安豐州九日山摩崖石刻的清理。1964年,寫成10萬字的《九日山摩崖石刻考證》(油印本),其中主要部分發表在《文物》雜志上。由于貢獻卓著,吳文良被譽為“填補我國海外交通史研究空白的人”。直至去世前,吳文良都在嘔心瀝血地研究泉州歷史,作為泉州海外交通史研究的開拓者,他的人生有坎坷,更有輝煌。

父子接力完成學術著作

《泉州宗教石刻》出版后不久,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考古研究所所長夏鼐一直鼓勵該書增訂再版。夏鼐是陸上絲綢之路研究的權威專家,他十分看好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的前景。遺憾的是,1969年吳文良不幸辭世,尚未來得及完成增訂。在夏鼐、黃展岳等前輩的鼓勵與支持下,吳文良之子吳幼雄決定繼承父親的遺志,著手《泉州宗教石刻》增訂工作。

吳幼雄受家學熏陶,童稚時便酷愛文史。1958年畢業于福建師范學院歷史學系。其父在日,他即襄助研治父親收藏的宗教石刻,兼及古代海外交通史。父親故去后,他愈加刻苦用心,決心要更加全面地破譯出宗教石刻背后的海絲榮光。1980年冬,他專程到北京,為增訂工作做準備。在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他得以近距離研究父親當年捐出的部分珍貴石刻。石刻背后,涉及10多個國家的語言、文化與藝術,有古阿拉伯文、古拉丁文、古敘利亞文等,有融合希臘與埃及藝術,在印度形成的犍陀羅藝術。在專家和翻譯幫助下,他一步步解讀宗教石刻記載的千年往事。為了節省經費,他還買來相機,自學拍照、沖洗照片。2005年,在泉州市政府資助下,父子合著的《泉州宗教石刻》增訂版終于面世,吳幼雄也已年近古稀。這本書,不僅記載了中國溝通世界文明的海上絲綢之路,同時也濃縮了半個世紀來,父子倆對泉州海絲文化研究工作的接力與傳承。

依舊跋涉在研究之路

《泉州宗教石刻(增訂本)》全書共有圖片975幅,配以圖說、文獻資料及分析。其中收錄有300多方古伊斯蘭教墓碑,經翻譯,得知墓主來自阿拉伯、也門、阿曼、波斯、敘利亞、土耳其、花剌子模、伊拉克、里海地區和布哈拉等地。他們的身份有貴族、傳教士、官員、商人、技藝人直至一般平民和奴婢;在收集的70多方元代泉州基督教墓碑中,發現有古拉丁文、蒙古八思巴文、古敘利亞文、古敘利亞字母拼寫的突厥語,回鶻文以及未被認識的文字。從墓碑文字和碑額形式判斷,當時泉州的基督教有聶思脫里教派(即景教)和圣方濟各會派(羅馬的天主教);書中還收集大批文獻無征的古印度婆羅門教雕刻,以及全國唯一的保存至今的元代摩尼教寺和摩尼坐姿雕像。一方石刻就是一方歷史,這些都是吳文良父子足以載入史冊的發現,他們可謂是奠定了泉州海外交通史研究的基石。

而今,年近九旬的吳幼雄,從事外來宗教史、地方史和民間信仰研究已達數十年時間,是著名文史研究專家、泉州市區民間信仰研究會原會長、泉州歷史研究會原副會長、泉州市城鄉規劃建設專家顧問組成員。他依舊在學術研究之路上跋涉,試圖將更多沉寂在歷史風煙中的泉州底蘊展露出來,讓更多的人欣賞到泉州之美。

責任編輯:蘇慧敏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亚洲夜夜性夜综合久久 | 日韩精品a√在线 | 日韩中字幕波波 | 亚洲网不卡AV在线 | 午夜理论片福利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有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