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史俊賢:“黑馬”崛起名揚全國雕藝界
人物名片
史俊賢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中國當代雕塑藝術家
中國雕塑學會會員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木雕專委會副會長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陶瓷藝術專委會常務理事
澳門工藝美術協會榮譽會長
泉州市海峽兩岸雕塑藝術研究院院長
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校外碩士研究生導師
十年前,史俊賢還籍籍無名;近十年來,他卻像一匹崛起的黑馬,名揚全國雕藝界,作品先后50多次在國內外各類專業大賽中獲獎,10多件作品被國內外知名博物館收藏。
史俊賢30多年的雕刻藝術道路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他自幼喜愛雕刻和美術,扎實的功底令其擁有與眾不同的表達能力,憑借不同的刀法表現,他先后在國際木雕現場創作技藝大賽、全國首屆宗教泥塑造像現場技藝大賽和全國陶瓷技能現場大賽榮獲重要獎項。現場大賽最考驗一位雕刻藝術家的真功夫,他不僅摘得“輕工大國工匠”“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還于2022年獲評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成為全國雕藝界“頂流”。
史俊賢在進行木雕創作
頻頻在技藝大賽現場
脫穎而出
以木為紙、以刀為筆。201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世界手工藝理事會主辦的國際木雕現場創作技藝大賽在浙江東陽舉行,來自世界各地20個國家的雕刻藝術家齊聚一堂,不同國度的文化,碰撞出異樣的火花。史俊賢到場參與角逐,出色地完成了一件清新脫俗的木雕作品《出水芙蓉》并獲銅獎,此次大賽全世界僅6人獲獎,其中金獎一名,銀獎兩名,銅獎三名。
“此次現場創作大賽為期一周,所有的參賽選手通過抽簽形式決定用哪一根木頭進行雕刻。當時九位評委皆來自外國,如何讓自己的作品獲得更多國際雕刻藝術前輩的認同呢?我根據抽到的一塊原始木頭材質和色澤,決定創作一件現代性的木雕作品。”史俊賢說,現場創作大賽具有挑戰性,也能激發創作靈感,無論是設計、打坯,還是粗雕、細刻都在同一空間中,全程在評委的眼皮底下進行創作,幾天內就要完成,這對參賽者的體力和毅力都是一種考驗。
《出水芙蓉》刻畫了一位少女戲水出浴的形象,表達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境。這件作品被中國木雕博物館永久收藏,也是史俊賢木雕創作特征的初步呈現,并逐步奠定了其獨特的風格:從“形”的刻畫開始,轉向“意”的內涵表達。
這一年,史俊賢還在全國首屆宗教泥塑造像現場技藝大賽中,創作《弘一法師》榮獲金獎,并被授予“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作品被中國宗教歷史博物館永久收藏,給全國木雕界留下深刻的印象。2019年,他參加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主辦的第五屆全國陶瓷技能現場大賽總決賽榮獲第二名,并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作品兩度入選
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
史俊賢自幼愛好工藝美術,16歲開始從事木雕、陶瓷藝術專業創作。從藝30多年來,充分領略中國傳統木雕、陶瓷工藝的頂峰技藝,努力探索更加準確的點線面組合,融入時代主題和人物精神,以更深層次的創作思維,持續創作更深遠的藝術作品,為傳統藝術帶來新的方向。
2010年起,他師承“自然形”木雕泰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盧思立,學習傳統木雕雕刻技藝,同時還從眾多藝術前輩同行身上不斷汲取營養,博采眾長,不斷提升自身藝術修養,拓寬藝術創作領域。史俊賢既感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也觸摸著現代藝術的脈動,他在兩者的平衡中找到了自己的藝術坐標。
“一件優秀作品得以傳世,一定是具有文化內涵和藝術家的思想。”史俊賢說。他的創作理念得到廣泛認可,木雕作品《春秋》入選“2016年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并被國家博物館正式收藏,作品《虔誠》《一代偉人》入選“2018年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并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正式收藏。兩度入選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全市木雕界目前僅有一人。
史俊賢的人物作品達到了當代雕刻藝術最新水平,引發廣泛共鳴。木雕作品《秦魂》就是其探索前行的又一代表力作,全面呈現透視雕、線雕和空間三維立體雕等木雕技法,深受中央美院教授好評,并納入教材。“雕藝作品呈現藝術的根與魂,不僅讓自己靜下心來,也讓參觀者陶醉其中。”史俊賢說,“德化陶瓷經過千年傳承,技藝已經相當成熟,尤其是宋代瓷圣何朝宗創作的觀音等為代表,作品圓融、慈祥、飽滿,是一個‘天花板’的存在,現代工藝美術空前繁榮,要大膽作出一些突破,有創新,才能留下這個時代的精品。”
史俊賢木雕、陶瓷創作齊頭并進,為其未來發展道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