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廈門舉辦的第十四屆海峽兩岸文博會設置了8個臺灣地區主題館,展位數達883個,比上一屆增加287個,同比增長48%,是目前參展臺灣機構數量最多、比例最高的文博會。今年的海峽兩岸文博會到底有哪些亮點?讓我們跟隨現場圖片去看看吧!
“臺味”再升級。自創辦以來,海峽兩岸文博會始終把握對臺定位,以搭建兩岸文化交流“高架橋”為核心,不斷加大與臺灣文化業界特別是民間協會的合作力度。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持續打造臺灣生活展區,匯集臺灣縣市館、法藍瓷展區、臺灣大師工藝館、臺灣青年新銳設計展等多個主題展區,臺灣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臺灣工藝發展協會、臺灣茶協會、臺北市工業設計發展協會等文創協會組團參加,集中展示臺灣茶、漆藝、少數民族工藝、設計IP、文旅消費品等多元內容。其中,“臺灣大師工藝館”匯集了8位臺灣工藝大師、漆藝大師及10多家企業的匠心之作。
兩岸青年創意大碰撞。今年海峽兩岸文博會聚集繪畫藝術家張簡士揚、國際瓷器品牌法藍瓷設計師李光裕等10位來自臺灣地區的知名青年設計師,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展出曾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巡展或獲獎的創意作品,呈現時下前沿的創意思維與技術。同時,聯合臺北市工業設計發展協會新燃點設計獎策劃舉辦“臺灣青年新銳設計展”,匯集來自臺灣地區文創設計品牌Hands、領金者、明藝承創藝所、豐豐山豆等7位青年設計師、8家獨立設計師品牌的200余件創意設計產品。在展會現場,福建剪紙藝術家以樂與金門花轉藝術家石怡蔚聯手創作的《比翼齊飛》凸顯了兩岸青年創意人的交流與協同發展,帶來傳統與現代的創意碰撞。
高校文創設計“比拼”。廈門大學、華僑大學、福州大學等22所高校設置獨立展區,13所高校設置綜合展區,展示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所創作的設計作品以及畢設作品;臺灣實踐大學、臺灣東海大學、臺灣環球科技大學等臺灣高校設置獨立展區,展示涵蓋漆藝、植物染布、陶藝、陶瓷和大漆的復合媒材創作以及工業設計和多媒體等設計作品,其中臺灣環球科技大學首次亮相海峽兩岸文博會。
數字廈門閃耀登場。在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上,廈門多家企業集中呈現近年來在數字文旅、元宇宙等領域的創新成果,進一步展示廈門聚合影視工業、智慧文旅、游戲動漫、創意設計的大文化旅游生態圈,為數字廈門建設發展提供展示和交流平臺。作為助力廈門構建“網絡視聽產業之城”、打造“國家級智能視聽產業基地”的一支重要力量,廈門廣播電視集團打造“智慧廣電”展區,集中展示其在數字資產制作、數字影棚、AI虛擬人、4k純電動馬拉松直播車、元宇宙等技術應用與創新的成果。
從閩派茶藝看東方生活美學。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聚焦傳統文化復興與更新運用,設置“茶和天下·兩岸匠心”東方茶席展、“成就與夢想”陶瓷藝術精品巡展、景德鎮精品陶瓷全國巡回展,同時聚集知名企業,通過精湛的工藝品展示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的融合創新,打造璀璨的工藝文化視覺盛宴。現場展示的茶品不僅涵蓋兩岸精品鐵觀音、東方美人茶、凍頂烏龍茶等,還有1954年的老烏龍、2022年的福壽山長春茶,邀請市民游客品鑒。
首次設置數字文旅館。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首次設立5000平方米的數字文旅館,匯集百度科技、咪咕文化、云從科技、阿里元境等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文化企業,集中展示“文化+科技”“文化+數字”等文旅數字融合發展的新趨勢、新成果。百度科技展示百度希壤、百度智慧云及馬拉松元宇宙,云從科技展示人工智能在文旅產業方面的運用,阿里元境展示與西安博物院、碑林博物館開發的文旅元宇宙場景。從線上演播、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數字文博等多個層面充分展現了數字化賦能文化產業的生機與活力。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