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晚,泉州海峽體育中心體育館燈火通明,第五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開幕式演出的舞臺,猶如一艘乘風破浪的巨輪,攜帶精心編排的大型情景音樂舞蹈史詩《萬里海絲路·千年刺桐情》,向海內外賓朋展現泉州煙火之美、戲曲之美、匠心之美,彰顯多元文明、美美與共的情懷。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夜幕下的泉州,用一場文化盛宴告訴世界:千百年來,絲綢之路承載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精神薪火相傳,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共同延續著千年的榮光與智慧。
光明之城 短劇串聯開啟古今泉州時空之旅
這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千年相遇。
“同一片天,同一片海,不同的膚色,不同的風采,八方賓客泉州來,我們一起嗨……”《同一片海》歌聲傳來,打造成巨輪形狀的主舞臺、閩南紅磚古厝狀的活動舞臺輪番上演泉州的古風新韻——主持人與演員的表演絲絲入扣,歌舞、戲曲、雜技、音樂短劇節目與背景影像完美融合,共同講述千年時光里,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交流往來的故事。
任魯豫在主持中
“我是你們的晚輩任魯豫,今天我們相聚在刺桐港,中國有句老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你們看,今天的現場,八方來客,高朋滿座,中華民族和各國朋友共同開啟了新的時代。”開幕式演出主持人、來自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任魯豫,與遙遠時空中的拘那羅陀、馬可·波羅、汪大淵、陳偁、何朝宗、李贄、鄭和等歷史人物隔空對話。
中外歷史名人對話
這樣別出心裁的戲劇串聯,在開幕式演出中一共有十場,由主持人與飾演古代名人的演員共同完成,貫穿于十個表演節目當中——
“明月照過你,大海記得我。”公元562年,印度高僧拘那羅陀歷盡驚濤駭浪抵達刺桐港,扎根于此、再沒有離開;中世紀意大利旅行家、商人馬可·波羅從威尼斯來到泉州,驚嘆于“東方第一大港”萬商云集的繁華景象;元代航海家汪大淵兩次從泉州出發,游歷世界,留下著作《島夷志略》;北宋泉州知府陳偁,不畏艱難,在泉州設立市舶司,最終促成泉州市舶司建立,為泉州港在宋元時期成為“東方第一大港”作出巨大貢獻;還有主張“革故鼎新”、提倡平等包容的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李贄;七下西洋、途經泉州時行香拜謁的明代航海家鄭和……
這些與海絲泉州息息相關的歷史人物,在戲劇里一腳踏入現代社會,或與后輩互動,或在所處時代中直抒胸臆,時代更迭、薪火相傳,人們用各自的方式,推動泉州從繁華中走來,再次走向繁華。
煙火之美 多國藝術家歡歌熱舞再相聚
這是一座生生不息的世遺之城、奮斗之城、國潮之城、煙火之城。
幸逢盛世,泉州如先賢所愿,依然“漲海聲中萬國商”。舞臺上,“市井十洲人”相聚在此,人們用激昂的歌曲、靈動的舞蹈,展示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經貿往來、人員交流,不斷增進了解、合作共贏。
《祈風》中的一幕
“浩蕩瀛海,祈風有應……歲有常信,惟風有期。”歌曲《祈風》的歌詞,說的是古老的祈風儀式。《相遇海海》的音樂響起,航海家汪大淵從古代走到了現代的舞臺,成為歌舞表演《相遇海海》的主人公。“走過身旁,海風吹不散,五百年的沉香,走過身旁,雷電擊不碎,瓷盤上的畫像……你們的故事,傳遍陸地海洋。”歌曲唱的是汪大淵,也是馬可·波羅、鄭和等勇敢者的故事。
音樂短劇《N時代的漲海聲中……》
為泉州設立市舶司據理力爭的陳偁,蹚過時間的長河,來到了交易繁忙的今日泉州港,他會是何等欣喜?音樂短劇《N時代的漲海聲中……》中,扮演陳偁的演員眼見著互聯網和電子設備讓物流、人流沖破屏障,流通無阻,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他說,他想留在這個美好的時代。
在第七段戲劇串聯中,任魯豫獨白:海上有一條絲綢路,陸地也有一條絲綢路;海上的絲綢路風狂浪激,陸地的絲綢路山高崖陡;陸地海洋兩條絲綢路都通向同一個目標,讓世界共同繁榮。
女聲獨唱《千年之約》
“我放聲高歌你的到來,翩翩起舞絲綢衣帶,從陽關到滄海,千年之約情意滿懷。”在歌手吉克雋逸演唱的《千年之約》里,不斷踏上征途的開拓者們前赴后繼,這條征途就是造福人類的“一帶一路”,交流綿延千年、人類命運與共。
而來自泰國、韓國、日本、俄羅斯,以及非洲的藝術家們,以舞蹈集萃形式,將舞臺變成一片歡樂的海洋。韓國Dance company Sun&Friends舞蹈團總導演Sun Yoo-Ra說,他們的舞蹈名為《festival》,用華麗而充滿活力的現代舞蹈動作、多樣的色彩吸引觀眾目光,帶來歡快的節日氛圍。東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編舞、日本舞蹈家平原慎太郎,帶著日本橫濱OrganWorks舞蹈團成員們,呈現由他精心編排的舞蹈,節目由慢變快,融入傳統與現代元素,同樣吸引眼球。
戲曲之美 泉州特色戲曲元素集中亮相
這是一次“閩南戲窩子”實力的集中展示。
戲曲《古韻新腔薈刺桐》
以演員扮演的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李贄為引子,串聯起生旦凈丑,戲曲《古韻新腔薈刺桐》主題是“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一段段唱詞或鏗鏘有力,或婉轉低回:“宋元明清,勾欄正唱刺桐城,爭奇斗艷,欣聞盛世慶太平”“‘南海明珠’, 鏗鏘高甲稱奇”“千年刺桐百戲生,喜悲善惡演不停”……
木偶表演
開幕式文藝演出執行導演宋巍介紹,雖然是開幕式唯一的戲曲節目,但是《古韻新腔薈刺桐》不一般:參演人員近200人,集合了梨園戲、高甲戲、木偶戲、打城戲、南音等泉州特色戲曲元素,泉州高甲、梨園、提線木偶及晉江高甲、安溪高甲等地方劇團參演。
匠心之美 人人都是萬里絲路開創者
這是一群一技千年傳匠心的手藝人。
一條海上絲路,萬千非遺瑰寶。歷史上的刺桐港,千帆競發、商賈聚集,來自泉州的茶葉、瓷器、鐵器、刺桐緞等物產,啟航前往不同的目的地。馬可·波羅在游記中留下“刺桐港是世界最大港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貨物堆積如山”的描述。
安溪茶、德化瓷、惠安石雕……神乎其技的藝術創新背后,是一群守得住寂寞、一生做好一件事的匠人。
戲劇串聯里,任魯豫說,何朝宗親手打碎的每件瓷器,在當時都是萬人求之,如果到了今天,更是無價之寶。與他“對話”的何朝宗,道出千百年來的匠人心聲:“我只是一個制瓷人,守著這窯火,與泥土為伴。在我的世界里,天地皆是一片白茫茫,白色,是天地間最美的顏色。”
女聲獨唱與舞蹈《一白獨秀》
女聲獨唱與舞蹈《一白獨秀》,帶來充滿古典美的視覺沖擊:群舞演員頭頂象征瓷器的頭飾,白色裙裾飄揚,在一尊尊德化白瓷的舞臺背景掩映下翩翩起舞。“大地的苦褐是你深沉底色,靈動火焰煉出你大氣慷慨,繁華古今事,秀得中國白”——是歌詞,也是匠人大愛情懷的寫照。值得一提的是,《一白獨秀》的編導之一,是2023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出圈”舞蹈《碇步橋》的編導李佳雯,她說,舞蹈以至純至美的“瓷魂”作為創作內核展開想象,通過群舞形式,將白瓷擬人化,塑造出靈動美。
合唱與雜技《乘風破浪》
任憑大浪滔天,勇者一往無前。合唱與雜技《乘風破浪》開始,舞臺背景變成一艘風浪中搖曳的大船,雜技演員在狹窄的長桿上跳躍翻轉,猶如海上行船時,忍受風浪顛簸的精妙技藝。優質的產品,正是通過一艘艘航船傳播到世界各地。
古往今來,浩瀚的大海將人們緊緊連在一起,不同的浪花,相同的盛開,歡聚在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城市——泉州。開幕式演出以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演唱的《萬里海絲路 千年刺桐情》收尾:“號響東方泉州灣,船聚千年刺桐港。海上絲路十萬里,而今再啟航。”
揚帆新時代,而今再啟航。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一起走過古老的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每一個人都是萬里絲路的開拓者。未來,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大家仍將攜手再走過百年千年。
嘉賓盛贊開幕式舞美、編排、形式、表演精彩絕倫——
泉州元素閃耀 文化自信彰顯
昨晚,第五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開幕式精彩上演。歷史與現實交相輝映、傳統與時尚互相交織,絢爛的舞美、別致的編排、新穎的表達方式和精心呈現的表演,讓嘉賓們稱贊不已。
“整場演出泉州元素閃耀,讓我更了解泉州的文化淵源、發展歷史,充分彰顯了泉州的文化自信。” 柬埔寨駐東盟大使H.E.HENG Sarith表示,開幕式晚會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別是鄭和下西洋的片段。“歷史上鄭和曾經到過東南亞、到過柬埔寨,希望未來能延續歷史的精彩,與泉州在經貿往來、文旅發展、投資興業方面有更深入的合作。”他說。
“泉州此次舉辦的海絲藝術節太讓我驚嘆了!”北美作家、美國龍出版社出版人胡桃激動地說,開幕式晚宴為嘉賓們呈現了高規格待遇,充滿地方風情的美食,讓人目不暇接。在海峽體育中心舉辦的開幕式LED屏幕背景設計,以及為了烘托表演而呈現出的絢麗舞臺,可以用嘆為觀止來形容。“整場開幕式效果是我看過不少舞臺表演中最令人震撼的軟件與硬件的結合!”
在美國新藝術協會創會會長、紐約藝術家及音樂人石村看來,此次開幕式以宏大的場面,敘述了泉州的歷史,表達了開放包容的心態,以白瓷呈現了泉州的工匠精神,非常令人敬佩,同時也讓他真切地感受到泉州從古至今都是一座多元開放的城市。
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約瑟夫·塞爾達表示:“能參加這次開幕式,我感到非常榮幸!這場開幕式,是泉州多元文化并存而又相互融合相互借鑒的生動體現。絲綢之路往來不僅僅意味著經濟上的貿易往來,同時更重要的是它所帶來的沿線各國的人文交流與互鑒。我很開心,在這次開幕式上的表演中看到了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盛況。”
今年是泉州與日本橫濱、韓國光州共同當選“東亞文化之都”10周年。“這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時刻,我們以藝術為名相聚在一起。泉州海藝節開幕式的舞臺設施和燈光舞美都非常棒,尤其是與古人的互動形式讓人眼前一亮,體現了歷史與現代的融合。我們雖然語言不同,但通過音樂讓我們產生情感共鳴,這是一次絕佳的藝術盛宴。”韓國亞洲文化中心城市建設支援論壇會長池炯源說。
“泉州海藝節開幕式的節目編排很有當地特色,通過音樂的形式展現泉州的歷史,傳統音樂和樂器演奏展現了泉州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這些演員們為開幕式做了精心準備,他們表現得很出色,讓人十分感動,我為今晚的精彩表演鼓掌。希望未來十年,我們繼續開展文化交流,讓文化互鑒的友誼開出絢爛的花朵。”橫濱市體育文化局文化振興課課長吉田聰子說。
“泉州擁有豐富而獨特的文化資源,在人文交流和非遺保護傳承上做得很好。今天晚上的整場表演以戲劇的形式串聯很有新意,將泉州的古今文化展示出來。尤其是鄭和船隊下西洋這一世界航海史的壯舉,氣勢磅礴的舞臺不僅展現泉州的航海文化,也展現了中國對外文明交流史的豐富與厚重。”文都10年長沙代表表示。
看完演出,馬來西亞福建社團聯合會總會長林福山覺得十分驕傲與自豪。“整場晚會以歷史中多個名人來串聯,生動呈現了海上絲綢之路上的生動故事,把泉州的文化娓娓道來,非常有藝術感染力,帶動了我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林福山說,希望在海外的僑親們經常回泉州走走看看,深度感受泉州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
花絮
亮點
總導演邢時苗、高山
千年對話讓中外歷史名人“活”在舞臺上
第五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開幕式演出《萬里海絲路·千年刺桐情》由原廣州軍區政治部戰士文工團團長邢時苗和原海政文工團團長高山攜手擔任總導演。他們深愛泉州,對這座城市的千年文脈了如指掌,并不斷創作出優秀的舞臺藝術作品。這是他們第三次擔任這一國際盛會的總導演,每一次都給人別樣的驚喜。演出前記者對他們進行了采訪,揭秘這場演出的亮點。
整場演出借助情景史詩空間+戲劇場景,采用“即時即景,千年對話”的演出手法,“時”為刺桐港到今天泉州的時空之旅,“景”為泉州22個世界遺產點地標,通過戲劇的呈現方式讓今人與古人實現對話交流,通過今天的人告訴數百上千年前的歷代先賢,他們的夢想與情懷,今天已經逐一實現了,泉州已發展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光明之城。
戲劇性追求是《萬里海絲路·千年刺桐情》的一大亮點,通過戲劇性、人物化和情感的表達三大舞臺呈現手法,表達了泉州人向海而生、愛拼才會贏的時代精神。
“來泉州,交好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任魯豫以現代旅行者的身份出現在演出現場,開場白道出了泉州城市的特質和泉州人熱情好客的性格。接下來,他與拘那羅陀、馬可·波羅、汪大淵、陳偁、何朝宗、李贄、鄭和等歷史人物對話,談古論今向未來,表達出“泉州往世界,世界來泉州”的千年發展脈絡。
泉州是“戲窩子”,戲曲《古韻新腔薈刺桐》將泉州戲曲資源進行全面展示,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場演出通過李贄的“童心說”,用他的真情來表達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們“戲
如人生,人生如戲”的情懷。
整場演出圍繞“多元文化·美美與共”主題,進一步推動多元藝術互鑒、海絲文化交融、傳承絲路精神,盡顯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文明精華,書寫新時代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泰國風情舞
日本舞
非洲舞蹈
不同的浪花,相同的盛開。這場演出特別安排了《各國舞蹈集萃》,泰國、韓國、日本、俄羅斯及非洲的藝術家同臺演出,藝術家們的舞蹈,表現大海迷人的蔚藍,表現鮮花繽紛的姿態,快樂的節奏,更有生命的浪漫。
編劇何繼青——
“文化自信為開幕式演出注入靈魂”
大型情景音舞詩《萬里海絲路·千年刺桐情》由國家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何繼青擔任編劇撰稿,同時,他也是這場演出中多首音樂作品的詞作者。據悉,這是何繼青第三次參與海藝節開幕式主創,此前他曾擔任第三屆海藝節開幕式演出《向大海》撰稿和第四屆海藝節開幕式演出民族歌劇《大海承諾》的編劇。
從2017年起,何繼青先后8次來到泉州。
“泉州的文化特色,尤其是申遺成功后的變化充分體現在這場演出中,這也讓《萬里海絲路·千年刺桐情》與之前的開幕式演出有很大的不同,申遺成功后的自信為這場演出注入了新的靈魂。”何繼青說,泉州這座城市“國際范”很突出,讓海藝節這一重要文化盛會永久落戶這里,此次開幕式演出將泉州眾多歷史人物帶到舞臺上,進行藝術刻畫,讓他們生動鮮活地在藝術舞臺上“立”起來,讓整場晚會更有藝術氣息和文化內涵。
此外,氣勢恢宏的《祈風》、典雅動聽的《一白獨秀》、熱情洋溢的《同一片海》……大型情景音舞詩《萬里海絲路·千年刺桐情》的音樂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些作品均出自國家一級作曲家杜鳴之手。
演出總監黃金錫——
《萬里海絲路·千年刺桐情》擬改舞臺版常態化演出
花這么大精力創排的這場演出會不會只演一次呢?開幕式演出總監、泉州歌舞劇院院長黃金錫介紹,海藝節結束后,大型情景音舞詩《萬里海絲路·千年刺桐情》擬改成舞臺版本,爭取常態化演出,讓更多市民和海內外游客感受優秀的文藝發展成果。
點擊圖片進入海藝節官網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