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載酒問奇字,無事閉門抄異書。”宋朝張元幹的詩可謂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泉州澗石齋主李旭東的真實寫照,他的篆刻藝術名揚省內外,書法創作也頗有建樹,曾榮獲中國書法蘭亭獎佳作獎等眾多獎項,作品收入中國國家版本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和福建省美術館等。
李旭東現為泉州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篆刻與刻字委員會副主任、鯉城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先后出版《李旭東集古篆書五十品》《李旭東篆刻集》《李旭東書法選》等。
李旭東近照 (受訪者 供圖)
華麗逆襲
從水電工到書法家
李旭東于1970年出生于泉州古城,自幼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蘊滋養和古賢歐陽詹、韓偓、蔡襄等一派文脈潤澤至今。他的篆刻藝術可追溯到讀小學時,當時他經常在泉州新華書店旁看一位老藝人刻印章,從那時就對印章十分著迷。
李旭東人生的開局十分普通,以做水電工為主。2001年,他到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學習,經過近十年的努力,篆刻藝術不斷精進,他的書法作品陸續參加中書協主辦的全國第六屆楹聯書法展、中國書法蘭亭獎堯山杯新人展、全國首屆篆書展,他于2010年成功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
有評論家曾說,李旭東的成功得益于鄉土文化、大自然和良師的指導。“二十余載求學培訓,涉足全國大漠草原、名山大川,有幸得良師指導,先是隨李剛田先生習篆刻,后從崔勝輝先生習書。”李旭東說。
李旭東篆刻藝術脫穎而出,離不開李剛田的悉心指導。李老師現年近八旬,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篆刻藝術委員會副主任。2014年,《李旭東集古篆書五十品》由福建美術出版社出版時,李剛田專門為該書作序,盛贊該書是李旭東在前人遺存基礎上創造性的藝術勞動成果,凝聚著他的創作技法與才情,也體現他的創作理念;希望更多書法愛好者,從他汲古求新的創作理念及創作方法中求得借鑒與啟發。
精益求精
師從名家提升水準
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后,李旭東成為職業書法家,全身心投入篆刻藝術中,但他并沒有停止學習的步伐,十多年來,他師從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教授、隸書專業委員會委員崔勝輝,在篆刻藝術與書法創作中左右逢源,也取得不俗的成績,不僅榮獲中國書法蘭亭獎佳作獎,還參展盛世中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書法大展、偉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書法大展、征程——迎接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書法大展等全國重要書法藝術展覽。
“我的書法創作是以藝術創作視角對古代文字遺存的取用與融合,追求書法藝術美為美。我把不同時代、形式、風格的篆書文字用西周中期成熟的金文為基礎使之統一,融化在西周金文基調中使之渾融無跡。用篆籀筆法,把原范本中金屬澆鑄、鑿刻的線形、線質轉化為毛筆在宣紙上的自然書寫而成的線形、線質,以自然書寫的筆法變化取代金屬澆鑄、刀刻斧鑿的金石文字形質。”李旭東說,在書法藝術的立場上,應在多種形態變化中統一法度,在符合時代的規律特征上進行書法創作。
“路漫漫其修遠兮”,李旭東以鍥而不舍的精神成功探索出書法藝術道路,也期待更多的年輕人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規劃發展好各自多彩的人生道路。他說:“古代書論、文論、碑刻法書都是我學習的源泉,它們凝聚著古代先賢的哲學思想。現代書法家和欣賞者通過書法的技法分析、書法美學、書法理論等知識,對古人經典作品進行時空交互的學習,傳承與欣賞古人經典作品的精髓。”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