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博物館內的廚用器具物件展示館
位于羅溪鎮翁山村古厝群中的鄉村博物館
隨著鄉村振興和“文博熱”的持續推動,一座座鄉村博物館應時而生,以“小而專”的特色開辟著自己的“賽道”。在洛江區羅溪鎮,閩南古大厝變身博物館,盤活文化遺產的同時,為古建筑注入新的生命。
“同學們你們看,我們面前這兩棟并聯的古大厝,都是五間張、三落的布局,是由印尼華僑的故居——過溪大厝改造而成……”在洛江區羅溪鎮鄉村博物館,參加社會實踐的同學們一邊聽著講解,一邊饒有興致地參觀展館。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位于洛江區羅溪鎮的鄉村博物館,迎來了一波文博游打卡小高峰。走進洛江區羅溪鎮鄉村博物館,游客一下子被這座充滿閩南風情的大厝所吸引。青石造型的墻裙,底座是鼠虎腳,石堵圖案則豐富多彩,或是麒麟,或是喜鵲。大厝墻身采用泥塑作淺浮雕呈對稱式,腰線用影雕青石,具有鮮明的閩南風格。木工斗拱、廳屏雕刻,以及房間門面上方的手工水粉畫,無一不展現出極高的藝術價值。
博物館內部,分設古建廳、非遺廳、家風家訓館、銅鼓匠心館、民俗文化廳,展示著閩南古建筑之美與十音銅鑼、掌中木偶等傳統文化的非遺魅力和鄉村記憶。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主人房、客人房、婚房等居住樣貌也在館內深度還原。博物館里還設立羅溪特產館和農耕農具、制茶技藝、生活用品等物件展示館,讓來訪游客在參觀中品味海絲文化,感悟愛拼敢贏的閩南精神。
羅溪鎮是洛江區華僑較多的鄉鎮,尤其是翁山村,海外華僑人數眾多。“翁山村一共有43座閩南傳統古建筑、4座古寺廟,過溪大厝由賴氏后人捐贈出來進行改造利用,成為鄉村博物館,拾取農家技藝,講述非遺故事,感受羅溪華僑從篳路藍縷到回饋桑梓的赤子之心,傳承華僑精神。”翁山村黨支部書記賴慶春介紹道,博物館主體建筑過溪大厝在2021年4月被列入泉州市轄區第三批歷史建筑保護名錄。近年來通過專項資金對過溪大厝進行修繕改造,2023年古厝改造完成后免費對外開放,接下來還準備申報研學參觀點,吸引更多人來參觀學習。
近年來,洛江立足僑鄉資源稟賦,加強對傳統古民居的保護傳承,從發掘古厝文化到活化保護利用,愈來愈多的古厝煥發生機活力。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