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泉州臺商投資區注重傳統文化教育,積極推動非遺項目進校園活動。全區公辦和民辦中小學、幼兒園常態化開展豐富多彩的非遺活動,將傳統戲曲、木偶戲、影雕、漆線雕、南音、閩南童謠等優秀文化帶給孩子們,讓非遺和傳統文化不斷傳承。
楊安東帶領孩子們學唱閩南童謠
廣泛開展活動
非遺浸潤童心
近日,臺商區文化服務中心在洛陽鎮綜合文化站多功能廳舉辦了一場非遺課堂活動——“非遺歌謠 童聲傳承——泉州歌訣(童謠)創新與傳承”。主講人楊安東是泉州市級“泉州歌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他以泉州歌訣的歷史由來開場,帶領孩子們進入主題,共同學習泉州歌訣《洛陽江子魚》。
在楊安東抑揚頓挫的朗誦中,每一個字句都充滿了韻律之美。孩子們則全神貫注,跟隨節奏積極模仿,展現出濃厚的興趣與熱情。朗誦完畢,楊安東為孩子們娓娓道來歌詞背后的深刻寓意和創作背景,揭示這首歌訣的文化內涵。他鼓勵小朋友們多學習、多交流本地方言和歌訣,成為泉州歌訣傳承的使者,將這份獨特的文化瑰寶繼續發揚光大,讓更多人領略到其獨特魅力。
這只是臺商區廣泛開展非遺傳承和傳統文化進校園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臺商區積極將泉州地術拳、閩南童謠、漆線雕、南音等特色非遺項目引入學校,邀請非遺傳承人走進課堂,進行傳統文化授課和培訓,讓非遺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薪火相傳。同時,臺商區從2017年正式開展傳統戲曲進校園活動,主要邀請泉州市區、惠安縣、泉港區優秀演出團體到校園開展演出,讓學生從小感受閩南戲曲的博大精深,理解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泉州臺商投資區第二幼兒園的小朋友正在學習木雕技藝
家校攜手共育
傳承本土文化
張坂鎮,被譽為雕藝之鄉。位于該鎮的臺商區第二幼兒園毗鄰臺商區雕藝館,該園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持續開展雕藝文化進校園活動。今年“六一”兒童節,該園“幼見六一,藝起綻放”童玩雕藝節在臺商區雕藝館隆重舉行,同時還舉辦“雕藝潤童心 文化共傳承”雕藝作品展。小朋友們創作的一件件靈動而精美的雕藝作品,讓人嘖嘖稱贊。
據了解,該園眾多家長從事雕藝工作,他們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參與家校共育,通過家長助教、親子小分隊、雕藝創作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引領孩子們參與雕藝文化的體驗和傳承。該園園長陳靜介紹,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領略雕藝之美,幼兒園還特別創設了“三坊三館雕藝體驗區”,涵蓋木雕、漆線雕、石雕等多個體驗館,以及妝糕人、貝雕、沙雕等體驗坊。幼兒園還定期組織外出研學活動,帶領孩子們近距離觀察雕藝工人的創作過程,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家鄉的雕藝文化。
而在臺商區湖東實驗幼兒園,記者走訪發現,這里處處洋溢著孩子們對非遺的熱愛與創意。無論是教室內精心布置的作品展示區,還是走廊和樓道間隨處可見的創意展示,都充滿了孩子們稚嫩卻富有想象力的藝術氣息。園長李嫣紅向記者介紹了該園在非遺教育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她介紹,幼兒園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省級立項課題《幼兒園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活動的實踐研究》,設計了一系列富有針對性的非遺課程,開辟了“木雕之花、石雕之趣、漆線雕之閣、沙雕之樂、花燈之美”等特色課程,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講述、實踐操作和互動體驗,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非遺技藝和知識,增強了他們對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認同感。
小朋友學習創作影雕作品
舉辦公益培訓
加大弘揚力度
非遺教育不僅在校園內,也延伸到校外。為了更有效地傳承與弘揚非遺,臺商區精心策劃了一系列公益性質的校外培訓活動,項目涵蓋木偶戲、影雕、漆線雕、南音等非遺技藝,吸引廣大熱愛傳統文化的市民和學生積極參與。
培訓過程中,經驗豐富的非遺傳承人耐心地為學員傳授技藝與知識,讓他們親自動手體驗非遺制作的樂趣。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學員們不僅逐漸掌握了非遺技藝的核心技能,更對傳統文化的精髓與價值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
此外,臺商區還定期舉辦各類非遺展示活動,充分展示非遺項目的獨特魅力,為更多人提供了解和認識非遺的機會,也為傳承人搭建了展示與交流的平臺。下一步,臺商區將繼續加大非遺傳承力度,致力讓更多人了解和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讓非遺持續煥發魅力與活力。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