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景點景區 > 內容

暢游古商貿街區 重溫千年前盛景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24-07-09

聚寶城南活動豐富多彩(鯉城區委宣傳部 供圖)

洛陽古街正重新塑造業態

永春五里街舉辦“狀元”游街活動

永寧古街曾是商貿集聚地

近日,泉州綜合材料壁畫作品《世界商埠》驚艷亮相第162屆法國巴黎國際藝術沙龍展,大獲好評。畫卷中描繪了一千多年前世界商埠刺桐城聚寶街的盛況,市井十洲人在此齊聚,還描繪了古代的瓷器、織物等器具,令人仿佛置身于歷史的長河之中。法國時間6月28日上午,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前來參觀沙龍展,他一看到《世界商埠》就感嘆道:“有點像清明上河圖啊!”

三年前,“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6項世界遺產。宋元時期,泉州在繁榮的國際海洋貿易中蓬勃發展,成為各國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的“東方第一大港”。

“蒼官影里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馬可·波羅游記》《伊本·白圖泰游記》等都記錄了泉州港口街巷的商貿盛景。那時,泉州港帆檣如云,一艘艘滿載絲綢、茶葉、瓷器的貨船紛紛出港,一批批來自世界各地的物品忙于卸艙,市聲喧囂鼎沸,商賈接踵摩肩。

走在青苔石階,看古韻街巷,憶昔日輝煌。晉人“衣冠南渡”,沿江而居,向海而生,賦予了泉州人海納百川的氣度,激發了泉州人愛拼敢贏、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也將商業基因銘刻在泉州人骨子里。如今,泉州有聚寶街、洛陽古街、石獅永寧古街、永春五里街等,還保留著古商貿街區風貌,遺存海絲印記,正通過文旅的賦能煥發新的生機,銘記歲月的榮光。

鯉城聚寶街:曾是泉州“華爾街”

聚寶城南,天生風華。聚寶街位于泉州城南,北起萬壽路,南至廠口旱閘,長400米,寬12米。這里“街如其名”,宋元時期,刺桐港對外交通貿易發達,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商人聚集在這里交易各種金銀珠寶、綢緞布匹、香料藥材、茶葉瓷器等商品,所以取名聚寶街,意為匯聚四面八方的奇珍異寶。

在城南,聚寶街、青龍巷被美譽為“金青龍,銀聚寶”,因為這兩條路,是宋元時期泉州最重要的商品街和金融街。中外寶貨的交易讓這里每天都在進行大量的貨幣交換,數額巨大,可以說是妥妥的泉州“華爾街”。與它們平行的萬壽路,直通富美古渡口,也就是以前海上絲綢之路的港口之一,每天會有很多幫工和挑夫肩挑手提著各種寶貨,往來穿梭。

如今,聚寶街沿街是具有濃厚南方特色的古老建筑,以及帶有異域風情的建筑物和教堂。這里有世界遺產點天后宮、德濟門遺址、順濟橋遺址,有明朝思想家李贄的故居、教育家蔡鼎常的故居,有明朝的來遠驛遺址。車橋頭文阿水丸、一啊面線糊……商店林立、人聲鼎沸。這里還是城南中心的貿易區,是泉州人心中的“繁花”。正如泉州文史愛好者李以健所言:“城南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已經過去的舊夢,它留下了非常多的美好。泉州就是一座開放的博物館,永遠不打烊,也不售票,俯仰之間都是風景。”

更讓人欣喜的是,聚寶街也隨文旅經濟發展活力更足。特別是新春期間,城南廟會火爆,逛市集、品美食、看演出成了城南標配。木偶戲、梨園戲、高甲戲、嗦啰嗹等獨具地方色彩的非遺表演,加上薩克斯、歌舞、樂隊等街頭文化表演,非遺與現代碰撞,共同點亮古城夜晚。元宵時節,霓虹燈火之美蔓延至整個南門區域,游客摩肩接踵,水霧燈中,秉火求福,城南舉辦萬人祈福的點燈儀式,共同許愿,共享人間煙火氣,重見繁華光明城。

洛陽古街:三里古街二里橋

“站如東西塔,臥如洛陽橋”。在泉州人的生活中,洛陽橋是重要的精神文化符號。作為一座千年古橋,洛陽橋飛虹橫亙,稱為“海內第一橋”。當地有句俗語:三里街兩里橋。三里街指的是洛陽街,二里橋指的是洛陽橋。洛陽古街西起洛陽橋頭昭惠廟,東至原洛陽郵電局,連接國道324線。

古街始建于唐代中原士族南遷期間,在北宋尤其是洛陽橋建成之后,逐步成為旅客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和貿易經商之地。舊時,這里水上交通非常方便,在橋頭、海尾及吳厝祠堂埕腳設有三個碼頭。當時,三里長街上,雜貨店、糧食店、綢布店、錢莊、當鋪、煙館等鋪鋪相連,福興棧、源利行、萬盛行、長春行、興源行等聞名海內外。

當地老伯劉先生介紹,清末之前,洛陽古街兩側店鋪比較簡陋。隨著商貿規模擴大,1924年,當時的地方政府和商會開始在洛陽街拓辟馬路,統一興建騎樓,歷時四年,逐漸形成了現在的騎樓建筑風格。騎樓高度統一二層,門面開間相仿,鋪門由木板條排列而成,沿街的騎樓廊下相通,行人商販自由通行。

如今,油鍋里飄香的炸粿,三三兩兩的魚販們……行走在古街的石板路上,少了車馬的喧囂,昔日繁華不再,商業逐漸式微,古街商號、寺廟、宗祠、古井、名人故居等共同組成的文化遺產,讓人行走間仿佛時光倒流,穿越到了舊時光。“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多少船駛出了泉州灣”,走過洛陽橋,走在洛陽古街,感受著千年世界海洋商貿的古韻遺存。

如何抓住古街的吸睛之處,讓充滿底蘊的古街變得年輕又充滿內涵?洛陽古街繁華褪去后蛻變,正通過發掘新屬性形成新的業態,如民宿、展覽館、咖啡館等,而洋樓式的古大厝萬豐樓則被修繕成為當地的一個民俗展覽館,用來展示反映古街的文化歷史、風俗民情。

石獅永寧古街:古衛城商貿中心

沿著蜿蜒的小巷,數著青石板路的落差,一直走向永寧古衛城深處,就是永寧古街。不遠處的梅林港一度是閩南大港,商家繁茂,如今也依舊承載著港口重擔,與臺灣往來頻繁。永寧古街,明朝時期稱為“西直街”,從古衛城慈航廟直落西門外,自西向東,一路地勢增高,有不少石階,全長一公里多。

文旅達人蔡菜是永寧人,他說:在這里,經營海運的永進號、經營米行的霞源號、經營榨油坊兼磨坊的興源號,曾經都是叱咤永寧的“三巨頭”,都曾擁有商船,從事海上貿易;據說每年各有一趟北上青島、大連、煙臺,一趟南下菲律賓、新加坡等地,更不用說臺海往來的頻繁了。而頂街的榮興商行舊址則留有清朝時期永寧對臺貿易的印記。臨街的店面并不大,然而走進里面卻是別有洞天,有榨油的大油車和磨坊等各種工具,店后還有一大片可供曬麥子的曬埕。當年榮興商行的老板有三艘大商船,其中“榮興號”專航臺灣基隆,出口面線等商品,在臺灣十分暢銷。改革開放前,老街一直是永寧商貿的聚集地,供銷社、作坊、菜市場,乃至銀行、稅務局、郵電局等,都在老街上。

如今,斑駁的紅磚、木制的老招牌、舊日興榮的商號,只剩下懷舊的招牌烘托著曾有的繁華。永寧600多年的古衛城,旌旗簫鼓早已遠去,老街承載了幾代輝煌也經歷了百年滄桑,只聽得到不遠處濤聲依舊。

紅磚厝、石頭房、番仔樓,在永寧老街附近,番仔樓不下一百座,每一棟精美的樓宇背后,都有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勵志故事。“永寧多華僑,遠渡重洋,出人頭地,最后榮歸故里,這是南洋創業的普遍軌跡。”蔡菜如是說,這里也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到,和蔡菜一樣,回到故鄉,宣傳老街,為文旅添磚加瓦。

永春五里街:銜山達海通五洲

“無永不開市、開市五里街。”有人說,一條五里古街就是一部輝煌海絲史。千百年來,歷經過熱鬧與興盛,見證過鼎盛與繁華,承載著多種文化交融,也曾一度消寂無聲。

“剞刳(敲擊木頭的擬聲詞)木成舟,沯泵(東西入水的擬聲詞)水中游。門(注:左右拆開讀依歪,雙扇木門的開門聲)雙篙槳,彳亍(速度的意思)到泉州。”這首由泉州本土音樂人蘇世洪精心打磨、被列入全球華語金曲榜的閩南語歌曲《來去泉州》,據說唱的就是從五里街的許港坐船到泉州的情景體驗。宋元明清時期至20世紀四五十年代,五里古街的十三階、海客巷、新亭路等處,客棧林立,商販云集,舟楫往來,航運繁盛,許港碼頭每天往返的溪舟船超過百只。

幾百年來,五里古街是沿海與閩中閩西北山區商貿往來的重要集散地。永安、三明、南平、德化、大田等閩中內陸山區的菇、筍、土紙、瓷器等,由挑夫沿著崎嶇山路,肩負至許港,用溪舟船裝載著,沿桃溪向下游,轉運至泉州后渚港,銷往世界各地;永春本地的陶瓷、香、茶葉、香菇、筍干、土紙等,同樣到五里街這里集散,走出大山,走向沿海及世界;而沿海的魚蝦、食鹽、魚脯、紫菜、海帶和海外香料、珠寶等,同樣由溪舟船運至五里古街,再由挑夫肩挑運往福建內地。這里曾匯聚四方商賈,山珍海味交易不衰,是繁華了數百年的商埠。

“許港可以說是古代永春通往泉州沿海的重要港口,是‘海上絲綢之路’水路的首站,是‘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重要節點,北宋期間,來做生意的外國人甚多,他們到德化采購瓷器,是從泉州坐溪舟船到五里街,附近的海客巷,客棧飲食比較高端,專供外國和沿海客商經商居住。”永春文史愛好者林志恩說,五里街商號眾多,也有不少發展好的商號遠到東南亞。

自2018年起,永春縣開始推進五里古街的修復改造,縣鎮兩級政府通力合作,由點及面,修舊如舊。如今五里街古香古色,成為永春的文旅地標,特別是節日期間,紅磚深巷、人潮涌動、游人如織,香道表演、白鶴拳演武……再現文化盛宴,復刻商業盛景,讓人們重溫五里古街的“海絲繁華”記憶。

責任編輯:蘇慧敏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二区不卡 | 日本在线高清不卡免费播放 | 婷婷丁香五月天婷婷 | 综合久久九色91色综合网 | 在线看国产国语三级在线看 | 中文制服丝袜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