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景點景區 > 內容

晉江端園:張德揚惠 無聲輝煌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24-09-06

端園主人許經撇

橋上仍鐫有“孝端橋”三字,題字者系書法家曾遒。

二樓大門白石門框頂上嵌裝一塊鏤刻精美的三角形青石雕飾,上鐫“孝端小筑”。

許自欽鋪建了“家修大道”

石窗有著異國格調

內有紅木扶手、鐵花護欄、水磨石面的階梯

從空中俯視,端園狀如四四方方的閩南“寶斗糕”。

核心提示

而今前往晉江市龍湖鎮福林村的古剎福林寺時,可在寺東南方向跨溪處發現一座鋼筋水泥橋,名曰“孝端橋”,也被稱為“三代橋”。據說此橋是旅菲華僑許經撇及其子孫三代人接力式修建、修葺和維護的。許氏一族的種種善舉,亦在鄉內廣為流傳。

奮斗 從雜工到董事長

晉江福林村,古名檀林村,有著悠久的歷史。宋元時期,這里隸屬晉江弦歌里,明清兩代則位于晉江縣十七、十八都。在這個美麗的晉南僑鄉,紅磚白石的番客樓成片,其中尤以華僑許經撇的端園,聞名遐邇。

據福林村黨支部書記許景景介紹,端園位于福林村東區,坐北朝南,為中西合璧的雙層洋樓(番客樓)。該樓始建于1933年,建筑面闊14米,進深16米,建筑前方埕圍進深4米。整棟建筑外墻皆用細琢的上等白礱石柱為框架,再用特制的紅磚砌墻體,白石臺基高達一米,將閩南傳統建筑的風情展露無遺。走入樓前的埕圍,磚砌埕圍大門上有塊三角形門匾,上書“端園”二字,為泉州清末民初著名書法家曾遒的手筆。

許經撇(1887—1955年),字孝端。端園,正是得名于孝端的“端”字。許經撇十幾歲時,就隨叔叔許志長下南洋,前往菲島的煙廠工作。由于年代久遠,關于許經撇早年經商的資料其實很少。只知道他在菲律賓奮斗了數十年,從默默無聞的小雜工,一路成長為菲律賓福源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躋身菲島名流階層。后又擔任廈門華英大藥房董事長,成為溪安民辦汽車路股份有限公司十大股東之一。1926年,聲名鵲起的許經撇任晉江檀林市政會會長;1927年主持重修檀林許氏祖祠。

20世紀30年代初,年近半百、飽經滄桑的許經撇再度返回故里,抱著落葉歸根的想法,耗費大量家資建造了這座端園洋樓,而且特別邀請意大利設計師繪制建筑圖。端園白石大門頂安雕刻線條冠狀白石門斗,中嵌青石門匾,正中書寫“侍御傳芳”四字。“侍御傳芳”是福林許氏的堂號,用來紀念許氏祖先、唐代人許愛(官居左侍御、特晉銀青光祿大夫),匾額上首還有“癸酉冬月”,由此可知上匾時間是在1933年的農歷十一月。落款處有“書亮”二字及鈐印。據說這端園內所有楹聯、門匾等均出自名家之手,僅此一點,就足見樓主許經撇的文化品位之高雅。

建厝 精心雕琢彰本色

許景景表示,端園的建筑裝飾疏密有致、繁簡得當,堪稱中西合璧建筑的典范。

端園一樓廳堂的頂棚頗有特色,以簡潔線條隔成若干深凹的方格。廳堂板壁用上等的木板隔出左右房間,門扇堵頭雕刻卍字花紋。地板磚紅白相間,花樣拼搭均勻??邕^中廳門檻,居中有一座紅木扶手、鐵花護欄、水磨石面的階梯拾級而上,梯級左右刷成紅色,中間綠地白花,仿若自上而下鋪置著一條富麗的地毯,在歡迎賓客的登臨。石窗有著異國格調,而一部分石雕仍保留傳統的人物、走獸、花、魚形象。樓宇前走廊的石方形巨柱上凹刻楹聯“瑤苔射斗牛,光大高陽門第;林木齊天漢,裁成太岳棟梁。”聯文字體樸拙蒼勁,別具一格。

二樓大門白石門框頂上嵌裝一塊鏤刻精美的三角形青石雕飾,中如橢圓形勛章造型,鐫刻“孝端小筑”,下款“許經撇建”,旁邊環繞著花草。二樓陽臺與一樓走廊一樣立著方形節柱,鐫刻楹聯:“孝治流馨,甘臥潁箕看巽位;端居多暇,好操月旦紹先芬。”這是一副冠頭聯,“甘臥潁箕”說的是許氏先祖許由,又稱箕山公。堯知其賢,欲以天下讓之,許由不受。又欲召為九州長,許由甚至連聽都不想聽,洗耳于潁水之濱;“好操月旦”說的是許氏先賢東漢許劭與從兄許靖,俱善評論人物,曾評論曹操為“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每月輒更其品題,故稱“月旦評”。這副楹聯主要提醒子孫,勿忘祖先秉持之操守。大門上紅漆墨書對聯:“惟善是寶,樹德若滋。”同樣傳遞的是一個家族的道德準則和價值取向。

二樓的房屋結構與一樓略有不同。廳堂正中間放置八仙桌,左右兩側都為臥室,各有一個獨立的小陽臺,同時也可以通往二樓陽臺。右室門楣上懸掛著許經撇之孫、香港著名書畫家許自清所題“堅如磐石”字匾。左側房間隔成兩間,外面為起臥間,內面則為書房,現在還留存有許自清練習書法的桌椅、宣紙。叫人驚訝的是,這房間還有一扇復壁,里頭有條兩尺寬的暗道,通向一個狹小方洞,洞里豎著一架長長的鐵梯,往下直通一樓地下一間五十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原來這是當時為了防備土匪而特地設計的逃生之道。當強盜土匪攻入家門的危急關頭,可以躲避其中,以保人身安全。

為了防盜,一樓朝向前廊、二樓朝向陽臺的磚墻上都開有圓徑一寸余的槍眼,外面用鏨成圓形的磚塊堵上,不細看還以為是裝飾,一旦有強盜進入,從屋內捅掉磚塊,即可用火力控制走廊和陽臺。同時,在一樓二樓之間,墻壁內還安著一根空心鐵管,利用這傳音設備來通話聯絡,聲音十分清晰,像是這座建筑的“無線電話機”。端園2013年已列為晉江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橋 排憂解難留口碑

如今,中外游客來到福林村,有一座寺廟幾乎是鐵定要“打卡”的,那就是福林寺。福林寺坐落于福林村靠近溪流的東南面,舊稱福林堂,清朝同治年間由鄉賢許遜沁捐資重建,改稱福林禪寺。“香客如云福林寺,慈悲為懷放生池。孝端橋上游子情,悲欣交集弘一師。”1941年前后,一代高僧弘一大師兩次在此駐錫修持,并留下諸多珍貴手跡,使福林寺揚名海內外。而同樣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有寺前的“孝端橋”。這孝端橋的修建者不是別人,正是許經撇先生。

1933年,旅菲華僑許經撇回福林村蓋建端園。有一天恰遇大雨瓢潑,路過村中陽溪時發現,溪水水位猛漲,兩岸村民通行不便,苦不堪言。一問之下得知,溪岸多年來遭溪洪沖刷被強行拓寬,原本村民還能涉水而過,如今卻只能望水興嘆了。許經撇當下決定要建造一座橋,替鄉親排憂解難。經多次勘察后,跨溪橋梁最終選址在福林寺左側溪流較為平緩處,橋體采用鋼筋水泥結構,橋面寬2.5米,長30米,兩側造欄桿圍護。為了能經久耐用,橋底架起了8根粗圓厚實的橋墩,用以穩固支撐整座橋身。此橋的建造耗時半年。橋成之后,兩岸往來變得便利,免除行人跋涉之苦,眾口皆碑,村民感恩許經撇的善舉,遂將該橋命名為“孝端橋”。如今橋上仍鐫有“孝端橋”三字,題字者亦系曾遒。孝端橋的落成,也為福林寺增添了一處秀麗景點。

光陰荏苒,此后數十年,孝端橋多次經受住洪水的考驗。許經撇之孫許自欽,自幼得祖訓美德熏陶,同樣情系桑梓、胸懷故鄉。他發現孝端橋幾十年來遭風雨侵蝕、湍流沖擊,已有垮塌之憂,旋即慷慨解囊發動修葺,于1984年、1992年兩次重修孝端橋,使得這座歷經風雨滄桑的老橋,迄今仍巍然屹立于溪面之上,利濟行人?!度葑诮檀笥^》也記載了許經撇及其后人多次重修孝端橋的事跡,并稱之為“三代橋”。

傳承 仁愛之光耀故園

許經撇先生晚年退休在家鄉,閑居于端園,頤養天年。但以慈修身的他,仍長期在村中施藥濟世,扶危解厄,和睦仁里。在醫學昌明的今日,一粒藥丸或許不算什么,但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卻足可救人一命。許經撇的種種善舉,為鄉人所稱頌。

仁愛的力量是可以傳承的。許自欽也同他爺爺許經撇一樣熱衷幫扶濟困,厚德行善。在兩次重修孝端橋之余,許自欽還鋪建福林寺至三姓公宮之石磚路,后又鋪建“家修大道”,該大道迄今仍在使用。另外,又重修福林寺清涼園圍墻及東頭城隍公宮四周水泥路、公廁等等。

自1987年起,許自欽向廈門市第二醫院捐贈人工洗腎機及其他設施,并設立基金會,資助經濟有困難之洗腎病人;1988年設立自欽教育獎勵金,表彰為振興中華文化作出貢獻的教育工作者,同時設立廈門大學自欽獎學金,獎勵廈門大學外文系優異之學子;1990年開始捐巨資為廈門大學建廈門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命名為自欽樓;1993年捐建廈門中山醫院門診部之敬賢苑及其他設施;1994年于廈門大學設立自欽醫療基金,幫助廈門大學有需要之患病教授,等等。許自欽因此獲福建省人民政府贈送“樂育英才”之牌匾。

在泉州,許自欽1990年捐款修建宿燕寺大悲殿,后又捐建安海鎮安海公園水榭亭閣。旅菲檀林同鄉會興建會址,自欽亦捐菲幣100萬元。至于其他慈善賑災之舉,多不勝數。他曾獲泉州市人民政府贈送“造福桑梓”獎牌、獎章等。

如今每天都有不少游人,特意到福林寺前與凝聚許家三代人心血的孝端橋合影。正所謂“光陰一瞬揚長去,笑看蒼華在橋端”。橋在,許氏一族對家鄉的情意也在。

責任編輯:蘇慧敏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网友在线亚洲专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男人的天堂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 日韩r级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