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泉州十佳美德家庭:周永芬家庭




     一、遵紀守法,熱愛黨和祖國、擁護黨的方針政策,并努力宣傳,本家庭成員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雖無觸犯法律和不道路行為。本人在六十年至七年代期間,積極參加掃盲活動,擔任民校教師、教文盲的青年、老人識字,為活躍農村文化生活,積極參加俱樂部活動,排戲演戲豐富了農村的文化生活,參加民兵訓練,起草摸黑,不怕勞累,學好槍枝裝卸和拆除,曾為民兵女尖子班班長,如今積極參加老人學校學習,向其他老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一些養生知識。自己家中收拾井井有條,屋里屋外,清潔如新。并積極參加社區文如活動,打太極拳,跳廣場舞,打腰鼓等。

  二、家庭和睦、夫妻互敬互愛、上下輩互尊互愛、互信互勉、鄰里間互諒互讓、互幫互慰,團結互助和睦相處。我和丈夫章為強1967年自由戀愛結婚,我們是在辦民校和俱樂部時相識的,他當時高中畢業,會寫會編劇,還曾得到公社編劇一等獎。他與我同病相憐,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親,我出生幾個月就失去了父親,他雖窮,無厝,但有志氣。婚后,他與我和我母親住在一起,他對我母親很孝順,我母親也很疼愛他。那時我們家也很破爛,一遇上臺風孩子都無處可逃,全躲在門楣下,才不會被瓦片砸傷。我們通自己二人的努力,終于建成了自己的二層樓房,母親從不閑著她替我照看孩、煮飯,我們起草摸黑地撈沙,挑石子、運材料,終于住上新房,全家人多么高興呀。從小我們就教育孩子,熱愛勞動,勤儉節約,孩子也很懂事,放學和假期都幫家里干農活,讀大學回來照樣幫忙割稻、插秧。后來孩子們到社會上做生意,我教導他們要奉公守法,誠信做人,一有機會要疼愛老人回報社會,幾年前我兒子宗青為村里鋪建一條通往山田的水泥路,村里的人運糧食、肥料、耕田機等都方便了,大家非常感激。他先后多次請老會的老人吃飯。今年還捐給中心幼兒園20萬元做經費,捐給老人會5萬元,使老人能過好春節。現在生活好了,但我無鋪張浪費,仍舊拿家庭活來做補貼家用,對厝邊鄰里和對家里人一樣,禮貌對人,互相幫助,大家相處非常和諧。

  我們與媳婦的關系非常好,在村里算是上好的,她視我們如親父,我視她如親女兒,二十年來互敬互愛,從無怨言、從無吵過嘴,紅過臉,有什么事都會互相溝通,從不發生矛盾,對我二老非常孝順,對我母親也象對奶奶一樣關心和疼愛。兒孫何同樣對我們和我母親孝順、疼愛。我本人七十年就愛計劃生育政策的召喚,做了結扎手術,我媳婦同樣做了二女扎手術。我與母親住了二十年,到九十年代由于人口增加,經濟好轉,我們在村里又申請了一塊地建了一幢新房子。我們希望母親能和我們一起到新房里住。她說:“盼房子盼了幾十年,好容易建好,我要守著它。那兒也不去”。我們只好隨她的意愿,抽空去看看她。因那時好身體很好,一切都能自理,還會種點小菜等自己吃。

  三、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是我份內的事。

  我母親今年95歲。她名字賴蓮,1919年出生于德化縣,八歲被土匪販賣到永春,19歲嫁到桃聯村,我父親長期在南洋做工,勞累成疾,回家后不久便去世了,母親29歲守寡,生我們三個女兒,沒有男孩,母親用自己的雙手艱難地把我們三姐妹養大。我是最小的女兒。

  如今,我大姐已過世,二姐長期生活在永安。照顧母親的擔子就落在我們夫妻二人。為了方便照顧我勸她到我們家住,又她“戀舊”情結,就是不離開原來的房子。我們只好順從她,我們的兒孫都在上海、廈門買房子,搬到城市住了。為了照顧母親我們二人不能隨著到城市住,留在家里照顧她老人家。我們知道,母親現在也不缺錢,吃住都滿意,但欠缺的是親情,有人和她在一起,陪她說說話比吃會更好。我們的兒子也很孝順,每年都拿出一筆錢,給我們去旅游,說:“趁現在腿腳還能走,出去玩玩。”又是了為我母親,我們只能犧牲這種機會。有時較短期的要游,也要把她吃得東西準備好,交代鄰里親人照看看才放心。現在我每天把飯做好,由我丈夫把早飯送給我母親吃(因我不會坐車不方便)。不管風吹雨打從不停過,從2000年到現在,送飯的保溫鍋,都用壞了四個。我們有好吃的(如骨頭湯)都送一份給她吃。我每年夏冬二季都買新衣給她,吃的、日用品樣樣齊全,她換的衣服我丈夫拿回來洗。一有空還經常和她聊天,使她享受到親情的溫暖。我們也是老人,我想今后我們的兒孫同樣會用親情的愛來照顧我們。希望全社會都獻出一點愛,老人都會享受到親情的溫暖。


Copyright © 2012 泉州文化產業網 版權所有 閩ICP備12006170號-2
主辦單位: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 泉州市文廣新局 | 技術支持:海峽文創網
運營機構:福建泛海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福建達業律師事務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卡 | 亚洲成色最大综合在线播放6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