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聚焦 > 內容

泉州實施八大工程促文化發展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12-05-18

  3.拓展對港澳及對外文化交流渠道。發揮泉州作為全國著名僑鄉的優勢,打好“僑”牌。加強與旅港澳鄉親、港澳民間社團和華僑華人及其社團的聯絡溝通,重視尋根文化,推進祖地文化認同。深化與港、澳兩地的文化交流合作,拓寬交流領域,提升合作層次,積極策劃具有導向性的交流合作項目,提高項目的數量、質量,充分利用經貿、文博、旅游、會展等活動平臺,開展學術交流、文藝演出、藝術展覽、非遺保護、產業對接等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強與省內外的文化交流,實現在藝術、文博、文化產業等領域的廣泛合作。進一步密切、鞏固和發展對外文化友好關系,爭取在更多的友好國家、友好城市、華僑聚居地開展“泉州文化周”、“泉州文化藝術品推介展”、“中國泉州電視周”等文化交流活動,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團體、企業、品牌。積極與海外知名文化機構、文化企業開展合作,學習先進制作技術和管理經驗。完善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鼓勵政策,加大對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扶持力度,培育文化出口企業和產業基地,推動更多文化企業和產品進入國家目錄,爭取更多優秀項目納入國家對外文化交流計劃。

  (八)建設高素質的文化人才隊伍

  1.培養和引進高素質文化人才。深入實施“四個一批”人才培養工程,注重培養一批理論專家、作家、名編劇、名導演、名演員、名記者、名編輯、名評論員、名主持人、非遺保護專家、工藝美術大師、知名文化企業家和文化藝術創作新人,注重培養一批文化產業發展緊缺的經營管理、文化創意、文化科技、資本運作等方面的高層次人才、復合型人才。資助優秀中青年文化人才主持重大課題、重大項目。加強與國內知名高校、港澳臺高校的合作,引導和支持文化企事業單位聯合搭建文化人才培養基地,辦好泉州藝校和在泉高校文化藝術院系。大膽使用創新型人才,充分利用和配置現有人才資源,給真正有創新潛力、有積累、有準備的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大力引進緊缺文化人才,編制和發布緊缺人才引進指導目錄,落實引進高層次文化人才在資金補助、住房保障、子女就學、家屬安置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措施。吸納社會流動人才,運用單位聘用制、項目聘用制、簽約制、兼職制等更靈活的用人機制,充分發揮社會流動人才的作用。

  2.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制定實施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完善機構編制、學習培訓、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優秀文化人才服務基層。配好配齊鄉鎮、街道黨委宣傳委員、宣傳干事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專職人員。加強縣級和城鄉基層宣傳文化干部管理,設立城鄉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崗位,對服務期滿高校畢業生報考文化部門公務員、相關專業研究生實行定向招錄。有計劃地組織優秀基層文化工作者開展學習、考察、采風等活動,發現培養長期扎根基層鄉土的文化能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推薦評選國家級、省級、市級文化傳承人,發展壯大民間文化人才隊伍,挖掘農村特色文化。健全農村文化協管員隊伍建設、管理、培訓制度,穩定和發展專兼職結合的農村文化隊伍。有條件的行業、企業、鄉鎮、社區要建立文聯組織。廣泛開展文化志愿活動,鼓勵離退休文藝工作者、藝術院校學生和其他熱心公益事業的各界人士為社區和鄉村提供志愿文化服務。

  3.建立健全人才培養選拔機制。完善人才培養開發、選拔任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機制,采取培養性開發、使用性開發和政策性開發等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以崗位為基礎,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的人才評價考核指標體系,為優秀人才健康成長和脫穎而出創造有利環境。積極主動引導廣大文化工作者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努力追求德藝雙馨。推進分配制度改革,積極探索以知識產權、無形資產、技術要素和管理要素按貢獻參與收益分配的新路子。建立對突出貢獻專家、學者和專業技術人才表彰和重獎制度。重視對新媒體業態人才、民營文化企業人才的培養,暢通文化單位人員職稱評審渠道,對非公有制文化單位人員評定職稱、參與培訓、申報項目、表彰獎勵同等對待。改進和完善文化經營管理人才使用機制,形成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選人用人機制。

來源:泉州市委辦公室 責任編輯:阮李理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欧美国产激情一区二区 | 页面升级亚洲综合久久 |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观看 | 先锋影音少妇资源 | 午夜性久久久性久久久久 | 中文在线欧美日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