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槎筆記》是一本清朝同治年間官方有關航海的文獻。這本文獻資料的發現,對研究“海絲”文化以及中國近代航海歷史有著重要的意義。據介紹,《乘槎筆記》的原主人也是一位收藏愛好者。
《乘槎筆記》一書距今已有140多年,除首頁有一點破損外,基本保存完好。它是一位名叫斌椿的三品外交官所著的,完整地記錄了其歷時8個月之久的航海過程,是一部珍貴的航海文物史料。《乘槎筆記》首頁中記載:“同治五年正月初八日接奉總理衙門行知斌椿奉命往西洋各國游歷,飭將經過之山川形勢風土人情詳細記載、繪圖貼說,帶回中國以資印證。”末頁記載的時間是八月二十日,時間長達8個月。記者粗略翻閱了10多頁就發現,斌椿一行出訪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從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印度、錫蘭等一直到歐洲的法國、英國、芬蘭等。
《乘槎筆記》書中很多處記載都展現海外各國的民俗,其中記載了這樣一樁奇事:在航海過程中,遇到一位從印度來土耳其做生意的商人,后來商人不幸染病去世,于是船員就按照印度回教的慣例,將這位商人身上綁上石頭沉入大海。在途中,斌椿一行拜見了不少國家的大使。在登上法國的輪船時,法國輪船的長、高令中國官員非常吃驚。更讓中國官員詫異的是,一到晚上,法國輪船燈燭輝煌,菜肴豐美,整個船艙五光十色。書中記載,當時在越南、新加坡的華僑很多都是福建、廣東人,僅新加坡就有八萬多人。
來源:泉州網 責任編輯:尪筱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