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古稱佛國,滿街皆是圣人。古代泉州世界各種宗教文化在刺桐古港和諧共生、共榮,特別是宋元時期,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宗教圣地。泉州至今仍然保存著一大批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宗教遺跡,其中南安市侖蒼鎮妙峰山(石佛巖)的彌陀造像最近以全新面貌進入人們的視野,這也是福建省目前發現的宋代最大立佛造像。
記者日前與泉州市博物館館長、市考古隊副隊長陳建中和南安市博物副研究員楊小川等一同前往侖蒼鎮探訪,為廣大讀者揭開這座全省宋代最大立佛造像神秘面紗,展示其獨特價值和魅力。
立佛造像高6米多
這座彌陀造像位于侖蒼鎮蔡西村妙峰山上,是依山上一天然花崗巖雕刻而成的。當日上午,在該村黨支部書記陳清海的引領下,記者一行目睹了這座大佛。
在一座新建的“大雄寶殿”內,矗立著一座高6米多的立佛造像,直達殿頂。整座造像樸實無華,十分大氣,頭作螺髻,雙耳垂肩,面部威嚴而又慈祥,形象豐滿圓潤,左手當胸,做彈指狀,右手下垂,掌心朝外,作與愿印,身穿袈裟,衣紋細致柔和,兩足微露立于蓮花座之上。
“以前,這座石像幾乎被炸成碎塊,長時間靜靜地躺在地上。”已年過七旬的村民陳石腦滿臉惋惜,他說這座彌陀造像在“文革”期間被當作“四舊”,兩次被炸,碎裂成數十塊殘件,散落四周。
不過,在劫難中深埋地下的神秘地宮卻幸免于難。在管理員肖革的指引下,記者穿過20余米漆黑的地下通道,抵達了神秘地宮,這個地宮就在立佛的正下方,有近10平方米,高處有一人多高,矮處不到10厘米,依地勢與石佛基石巧妙建造而成。現在地宮內空無一物。
來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尪筱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