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們頻繁地聽到設計這個詞。可想而知,設計已經成為了風靡世界的顯學,而設計師在中國似乎也成為了一種很時尚、很文化的職業。翻開潮流雜志我們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國面孔出現在世界舞臺。當下“中國設計”聽起來離我們并不遙遠。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的中國設計仍然是在模仿,高端的產品永遠都是國外在設計,更令人沮喪的是中國人也不太愿意花錢來消費本土設計。
結果,企業們抄的很忙、做得很累,大多數設計“看上去很美”,但我們卻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我們的設計的確無法真正給公眾帶來價值。
那么,我們的原創設計到底應該怎樣在“歐范”“日范”的包圍中獨樹一幟,又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圍?2012年12月28日,在由時尚廊、中國青年出版社等單位組織的主題為“中國設計師談東方設計之道”的沙龍上,我們似乎看到了解決中國設計尷尬處境的一些希望。
力透產品設計中心:首先要增強民族自信心
力透產品設計中心是由室內建筑設計師吳其華(吳為)與設計師劉軼楠于2011年創辦的一家產品設計公司,早在2009年他們便推出了帶有獨特風格的原創作品。隨后又以設計服務的形式與多家家具及家居品牌合作,推出了不同類型的產品。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力透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將藝術概念與商業產品相結合,將跳躍的設計思想轉變為真實好用的產品。他們一直在努力將產品做到藝術與商業完美融合。
在創始人吳為和劉軼楠的設計理念里,他們將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到的設計靈感與當下的生活方式緊密結合,讓設計輕松地融入到普通的生活中。在力透的設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兔子形象。劉軼楠說在傳承系列的產品設計中,他們把中式傳統的東西做了一些轉化,比如一個坐凳的扶手,通過很藝術的表現手法,讓藝術品變成了日常用品,使得設計變得更柔和、更有親和力。吳為在談到中國設計該如何發展時強調,首先需要樹立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因為我們的文化底蘊很深厚,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深入地去挖掘。而力透產品設計中心的寓意也有“力透紙背”的含義,希望中國的設計力量去感受、去發現、去創造。
風生設計顧問(北京)有限公司:設計師要接地氣
風生設計公司創立于2004年,公司始終以國際化的視野活躍在空間設計、家居用品設計以及陳設藝術領域。其下設空間設計中心、材料中心、趨勢與策略研究部、品牌整合事業部以及陳設藝術中心。作為新一代專業設計機構的代表,風生設計顧問聯合機構凝聚了活躍在平面視覺、建筑規劃、品牌策略以及藝術領域等的行業精英。
在空間設計領域中,風生致力于研究人與空間的和諧共生;在產品設計層面,從定位到整合、從創意到執行,公司不斷洞察市場的發展趨勢,分析消費者的需求,思考設計項目的方案完整性以及系統性,以便為一個成功品牌的發展注入有效原動力。
公司創始人劉峰表示,這些年他一直在做溫暖設計的概念,現在又開始了適度設計的創新。他認為設計是有溫度,不是高高在上、孤芳自賞的。好的設計最終要回到生活中,滿足老百姓對產品功能和情感的需求。他認為,中國設計要想在世界占據一席之地,最重要的是接地氣。這樣才能產生蝴蝶效應,最終刮起這股中國風。
而《時尚家居》主編殷智賢也說,設計不管是何種定位,何種創造路線,最終要講的都是市場效應。設計師千萬不能把自己當成藝術家。
洛可可設計:用我們的語言描繪中國設計
洛可可設計公司成立于2004年,一直以來持續為國內外知名品牌以及發展中企業提供產品設計、結構設計、UI設計和品牌設計。
目前,洛可可已幫助客戶成功開發上千款產品并榮獲多項設計發明,贏得了諾基亞、西門子、三星、殼牌、松下、聯想、美的等國際品牌的青睞,成功幫助國際品牌完成在中國市場的落地,并和上千家國內外企業一起打造自主品牌,幫助客戶實現經濟增值近30億元。
作為設計圈內一家產品與市場非常貼近的設計公司,其董事長賈偉說:“洛可可風格起源于法國宮廷,風靡于18世紀的歐洲。公司取名洛可可,不是崇洋媚外,也不是專注那個時代的設計風格,最重要的原因是那個時代歐洲的設計風格來自中國,繁盛的東方文化極大地影響著西方。所以,取名洛可可,我最大的希望是東方文化能重新影響西方。”賈偉表示,設計來源于生活方式。德國的嚴謹是日耳曼民族的傳統;日本的細膩是因為自然資源缺乏。中國人沒有形成這樣的生活方式,所以一直在模仿,但是正因為我們沒有這樣的生活體驗,所以模仿出來的東西也只是形似。“我們擁有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其實我們不缺少文化,而是缺少描述這種文化的語言。”賈偉說。中國的設計如果用富有意境的語言來表達,那么最極致的完美創作和設計將來自中國。所以,我們首先必須做好文化傳播,然后再通過文化產品的載體進行傳播。我希望有朝一日中國文化能再次影響世界。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艾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