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泉州文化產業網首頁 > 東亞文化之都 > 學術研究 > 正文
探尋泉州蛇文化
發布時間:2013-05-27 來源:泉州網

  泉州5村名含“蛇”字

  一村得名于古人許愿

  泉州共有5個自然村的名稱中含有“蛇”字。其中,德化有3個,永春有2個。

  德化縣三班鎮橋內村有個叫石蛇的自然村,共42戶181人。當地村民介紹,在流經該村的溪流中原有一道裸露的石脊,形似長蛇,該地因此而得名,并沿襲至今。可惜,這塊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巖石已在多年前開采石料時被炸毀。

  大蛇自然村位于德化楊梅鄉楊梅村,它得名于古人搬家時許下的一個心愿。相傳,此地開基祖林肇遷徙前在福州侯官發愿:“吾欲暫埕角而復飛騰,孰與若蛇之能變化。”行至此地,果見一條大蛇盤踞于地,暗應其夙愿,林肇遂就地定居,從此人丁興旺形成村落,此村因而得名。此村共41戶111人,因交通不便,近年村民陸續遷至楊梅中心村,現已無人居住。

  蛇坑頭自然村始建于明清時期,位于德化縣春美鄉古春村,此村共有人口226人,其中馬來西亞僑胞100多人。因境內建一祖宇,其地理位置形似蛇的山坑頂部,故而得名。另據《泉州市志·金屬礦產》記載,德化縣有大尖山、西坑垅等11個鐵礦化點,蛇坑頭即是其一。

  蛇尾嶺自然村位于永春縣吾峰鎮擇水村,總人口185人,因該村位于山脊西側的蛇尾嶺而得名。此山由上而下綿亙蜿蜒,形似一條巨蛇,故而得名蛇尾嶺。

  蛇頭自然村始建于明清時期,位于永春縣坑仔口鎮西坪村,此地有一山,因形似蛇頭而得名。該村人口僅45人,村民以種植茶葉、經營煤礦、外出打工為主。

[責任編輯:伍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