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泉州文化產業網首頁 > 東亞文化之都 > 學術研究 > 正文
泉州海外交通的歷史文化價值
發布時間:2013-05-27 來源:泉州網

  1、序

  泉州有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因為在宋元時她是「海上絲 綢之路」的起點,海上貿易促使了中外文化在此交匯融合,冶成了別 樹一幟的風格。為了了解其歷史價值,我們曾到泉州各個海上絲綢之 路的有關古跡作實地考察。據了解后,知道泉州港的興盛可追溯至遠 古時期,她發展于唐,強盛于宋元,明時開始衰落。不過,最重要的 是海外貿易的發展,不但加強了中外人民經濟的聯系,也推動了中 外人民的技術文化交流活動。以下便讓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下。

  2、古代福建地區之海上交通

  《淮南子》一書中說:「胡人便于馬,越人便于舟。」泉州地區古代為閩越人居住之地,越人以善于造船,習于航海而著稱,可見泉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與航海事業結下了不解緣。而據《后漢書》中記載:「建初八年,舊趾七郡貢獻轉運,皆從東治乏而至」,由此可見它在東漢時,已成為南北海上交通的樞紐。

  發達的造船技術

  泉州海上貿易的發達,不論是在哪一個朝代,都與當地的造船技術有關。三國時,東吳的造船基地設于建安郡,它位處長江以南,正是在福建省范圍內。公元280年,晉武帝派王浚、杜預等率領水陸大軍伐吳,吳國終告滅亡。晉將王浚繳獲吳國的舟船達五千余之多,可見當時吳國造船業的發達。當地的能工巧匠們,以他們靈巧的雙手造出一艘艘大船,揚帆海上,為泉州輝煌的海上交通史揭開了序幕。

[責任編輯:阮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