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泉州文化產業網首頁 > 東亞文化之都 > 學術研究 > 正文
泉州海外交通的歷史文化價值
發布時間:2013-05-27 來源:泉州網

  3、宋元全盛時期的泉州港

  「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貨物堆積如山……」馬可勃羅的這句話,可謂對宋元時期熱熱鬧鬧的海上絲綢之路提下了總綱領。

  宋元時期,泉州這個具備了各種優越條件的小港口一躍而成「四海舶商,諸蕃深貢,皆于是乎集」的盛大海港。從現今的文獻古物中,仍能依稀窺探到泉州當年光耀燦爛的遺風。究其原因,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來看。

  地理方面

  泉州倚山面海,氣候溫暖濕潤,海岸線曲折,不淤不凍,是一個天然的良港。它海域遼闊,水深十至四十米,面積平均一千五百平方公里,可以容納各國的大船,這些先天性的優越條件,再加上泉州鄰近南宋首都臨安,種種因素交織之下,促成了泉州這個繁榮的奇跡。

  政治經濟方面

  此外,中國歷史上的幾次漢人南遷都不斷為泉州港注入了新的元素。西晉末年,北方政局不穩,中原人民和部分士族南移先抵泉州,帶來了中原地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至唐代的安史之亂,更使北方久歷戰亂,實力大不如前,于是經濟重心南移,造就了泉州的崛興。

  唐代時,泉州已逐漸發展成一個商際性商港。至北宋年間,北方飽受外族威脅,漢武帝時打通的陸上絲綢之路已不復通行。相反,南方的政局長期穩定,海上絲綢之路便在唐原有的基礎上蓬勃發展起來。

[責任編輯:阮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