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金龍修鐘時,孫女常站身旁觀看。現在,修鐘表業青黃不接,鮮有年輕人愿學這門手藝。
本報訊 (記者 許雅玲 陳靈 文/圖)本報11月4日刊出《承載三代記憶 百年老鐘待修》一文后,市民陳金板家這座發條斷了的老鐘引起讀者極大興趣。連日來,不少人撥打本報24小時熱線96339,推薦身邊的修表匠。昨日,記者陪同陳金板來到位于晉江安海的金龍鐘表店,經過老修表匠陳金龍一個多小時的修理,百年老鐘重新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
昨天下午3點多,陳金板用塑料袋將老鐘小心翼翼地裝好,與記者一同來到這家鐘表店。推門而入,小小的店里掛滿各式各樣的鐘,柜臺里放著琳瑯滿目的手表,操作臺放在角落里。戴眼鏡的陳師傅坐在操作臺前修著手表,操作臺上放著袖珍起子、袖珍榔頭等工具。
陳師傅和老伴接過陳金板的老鐘,先拿來小刷子,小心翼翼地把老鐘里外的塵土掃凈。經過檢查,陳金龍發現老鐘左右兩邊都有發條,左邊的發條是負責讓擺錘發出 “當當”聲,右邊的發條是負責讓齒輪正常走動,老鐘斷的是左邊的發條。“這款鐘年代久遠,不好找新發條來配。”聽到陳師傅對老鐘癥狀的總結,陳金板決定讓老鐘只保證齒輪正常走動就行。陳師傅把斷了的發條纏好,用螺絲固定住這部分發條,然后給所有齒輪上油,再用發條鑰匙旋幾下,齒輪慢慢轉動,仔細一聽,老鐘發出“滴答滴答”聲。
雖然只是初步修復,陳金板仍然很開心,“回家再把老鐘的外框修好,就能擺在桌上當時鐘用了。”
來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艾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