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把椅子平時可以座,睡前可將衣服掛在椅背;椅子打開可放褲子,中間儲物間可放手表等飾品,這種設計真的絕妙。
這把椅子專供哺乳用,沒有刻意和矯情,設計師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創意,讓媽媽坐在上面倍感體貼。
當消費者追逐一波又一波的iPad、iPhone新款時,當消費者在海外蜂擁購買LV、古奇包時,當消費者豪購法國時裝、瑞士手表時,國產消費品設計正在尷尬。
原標題:消費品設計,叩動心弦
論品牌:我國出口消費品中,除了來料加工、貼牌加工外,擁有自主品牌、且在國際上具有聲譽的消費品實在不多;
論人才:國內在崗的工業設計隊伍只相當于韓國當年設計專業畢業的大學生總量;可悲的是,有限的大學畢業的設計專業的人才,工作幾年后就離開了設計師崗位;
論規模:去年上海設計創意產業實現產值250億元,業內人士認為,這個規模真的談不上很大。
消費品市場是整個市場體系的基礎,涉及千家萬戶和社會的所有成員,抓住了消費品設計這個源頭,就在某種程度上抓住了推動發展轉型的牛鼻子,有利于夯實我國整個市場體系的基礎,促進提升我國市場體系的整體水平。
上海作為設計之都,應該如何做消費品設計?在日前舉行的“消費品設計與設計之都”發展論壇上,各路創意激蕩,靈感迸發。
選購品、特殊品是重中之重
根據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和購買習慣,消費品可以分為便利品、選購品、特殊品和非渴求品四類。其中,便利品是指消費者要經常購買、反復購買、即時購買、就近購買、慣性購買,且購買時不用花時間比較和選擇的商品。選購品是指顧客對使用性、質量、價格和式樣等基本方面要作認真權衡比較的產品。例如家具、服裝、舊汽車和大的器械等。特殊品是指具有特定品牌或獨具特色的商品,或對消費者具有特殊意義、特別價值的商品,比如說具有收藏價值的收藏品,比如說結婚禮婚戒等等。非渴求品是指消費者不熟悉,或雖然熟悉,但不感興趣,不主動尋求購買的商品。如環保產品、人壽保險以及專業性書籍等。
上海市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會長周禹鵬認為,“選購品、特殊品這兩類消費品的設計,對于影響消費者決定購買與否的關聯度最大,可以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此,我建議,研討消費品設計這個題目時,應當把選購品與特殊品一類的消費品設計作為重中之重。 ”消費品的設計水平決定著消費品供給的滿足程度,但消費品設計絕不能僅僅靠少數人閉門造車、冥思苦想。現在有人說設計源于創新思維,但是創新思維從哪里來?由于消費品設計與每個消費者緊密相關,因此,消費品設計創新思維最廣闊、最深厚、最無盡的源泉在于千百萬的消費者。
老品牌的設計新故事
在歷史上,許多消費品的 “第一”都是上海設計出來的。歲月荏苒,如今,許多消費品老品牌日漸式微,被人遺忘。但也有越活越滋潤的,三槍就是其一。
“我們前一些年去北京講到三槍,人們的反應就是‘哦,是做褲衩的’”,上海三槍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總設計師曹春祥介紹,三槍商標注冊于1937 年,當時的老板喜歡搞設計比賽,那一年他連續中了三次冠軍,于是就設計了三槍牌的商標。這個商標其實用在內衣上不怎么恰當,三槍在康橋有一個生產基地,豎了三桿槍在那里,國外同行參觀時,最初的感覺像一個兵工廠,不像是內衣廠。但這樣的錯覺反而有助于大家加深對這個內衣品牌的印象。
但要將這種印象保持長久,需要設計創新。曹春祥介紹,三槍近年來收納了一些上海針織內衣難以維持的老字號品牌,比如菊花牌、鵝牌,三槍將它們作為基礎內衣品牌,同時設計了一些年輕的內衣品牌和女士內衣品牌,還有休閑內衣品牌,使品牌故事內容更豐富。
科研在三槍品牌故事中承擔重要角色,三槍技術中心和針織技術研究所結合起來,一個負責短平快產品的研發,一個是負責中長期的產品研發。三槍主要設計人員一定是貼近市場的,每年都要進行市場調研,并將結果繪成地圖:內衣在哪一個地方比較發達,哪一個品牌在哪里比較強,公司還建立了一個比較完善的信息系統,為設計人員提供了一個平臺,用數據而不是用腦袋說話。每年還會組織設計人員至少到國外考察一次,了解日本、韓國、意大利這些國家內衣的流行趨勢。同時對有培養前途的設計苗子,送他們到MBA去上課,哪怕花幾十萬也舍得。還有儲備性的培養,特別是對年輕的設計師培養。
三槍把消費群體定位在 35到60歲,看上去好像年齡層次比較大,但恰恰是這樣一個定位,對公司來說受益匪淺,這樣的年齡層次消費欲望、消費習慣比較穩定,品牌的忠誠度比較高,經濟實力也比較強。對于目標客戶,三槍堅持基礎款為主,以保證公司60%到70%的效益。同時不斷推出新概念內衣,比如說商務內衣,把領子再開低一點,穿正裝的時候,不會露出內衣紐扣和袖口。還比如年輕女性喜歡的打底杉。為此三槍特別重視老中青三結合配備設計團隊,23-29歲占60%,30-40歲占 25%,40-58歲占15%,這樣的結合設計出的產品更適合市場需求。
曹春祥還透露了一個三槍設計“秘笈”,即把握創新度,告誡設計人員在破壞性創新的時候要慎重,因為破壞性的創新往往失敗比例也很高。更要注重持續性創新,質量要精益求精,讓消費者越來越喜歡。還要控制新產品的投入數,因為新產品可能有許多是探索性的產品,量過大而市場不接受的話就可能造成庫存,會給企業帶來很大打擊。
滿足國人的豆漿油條情結
王楊是松果設計有限公司原創家居品牌YAANG的創始人和設計總監,設計特點是中西融合。很多設計師認為,中西融合的消費品設計,外國人似乎更喜歡,國人反倒喜歡純粹西化設計的消費品。
王楊倒不這么認為,“一部分有知識、有文化、有品位的人慢慢的已經有了一些經濟的積累,他們不再盲目崇拜西方的奢侈品,他們希望能去找到一些跟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有一些情感交流的產品,所以近幾年這類中西融合的產品市場在上升。 ”
王楊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2000年的時候去德國深造,2006年回國創立了中國松果設計公司,2007年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師品牌YAANG,目前已經積累了很多優質客戶。作為設計師,王楊一直在研究消費者,研究中國現在需要怎么樣的消費品設計,“我們現在的消費者,他們可以欣然接受精致和漂亮的英式下午茶;但是他們內心也依然鐘情于豆漿油條。因為它不僅僅反映了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個性,還是一個人的經濟狀況、家庭情況、政治傾向或者是社會地位的反映。 ”因此,王楊覺得文化的認同和情感的傳遞對于設計來說非常重要。
王楊近年來的設計一直在滿足國人在消費品方面的豆漿油條情結。紅雙喜是個國人記憶深處的老品牌,王楊設計的一款臺燈,平時在家里面是一個裝飾品,夜晚時分打開,所有的光線通過紅雙喜的孔影射出來,霎那時很有歲月感。 2011年,松果設計人員覺得西方有漂亮精致的下午茶三層蛋糕盤,我們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文化物件?于是和雙立人合作設計了一個托盤,以故宮的建筑文化為靈感,里面有飛檐城墻的概念,中國有關人員帶著這款托盤去參加法國里昂的烹飪比賽,讓老外看了非常新奇。
來源: 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艾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