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廣州領先,順德東莞追趕
2013年,廣東省G D P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以單個經濟體計,G D P排名超過世界第16的印尼。這一龐大的G D P數字中,第二產業的比重盡管有所下降,仍然占總量的47%左右。龐大的工業規模,也給工業設計帶來了巨大的機會,特別是廣州力推制造業轉型設計的關口。
在這一背景下,近期開幕的第115屆廣交會上,舉辦了“設計提升貿易”系列活動,專門建立了國際設計資源與中國外貿制造的互利合作的平臺,并推動了眾多設計企業在廣交會上集體亮相。廣交會副主任王潤生表示,希望促進中國設計機構和中國制造業企業的友好合作,引導和鼓勵中國企業重視設計研發和自主創新。
據廣東華南工業設計院院長楊向東介紹,目前廣東的工業設計中,較為成熟的還是深圳和廣州。楊向東告訴南都記者,深圳是創新城市,目前在廣東的工業設計領域是最發達的,已經形成了非常高的產業集聚度,不少工業設計企業如嘉蘭圖、浪尖等,企業規模較大,經營已經十分規范。
廣州的工業設計曾經一度輝煌,后來衰落了下來。不過,曾任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設計系主任的楊向東向南都記者分析,廣州有院校的基礎,可以培養人才,發展前景仍然看好。此外,廣州的一些大型企業,如廣汽等,下屬的工業設計機構實力強勁,另外,廣州的一些大型家具企業,在家具等細分領域的設計實力也相當強。
目前,廣州、深圳的設計公司中有不少創業都在10年以上,相反,佛山順德和東莞雖然也是廣東省制造業的重鎮,但在工業設計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楊向東告訴南都記者,順德的情況是政府大力扶持,如位于順德的廣東工業設計城,就是省政府和佛山市政府共建的。設計城在順德集中了一批設計精英,政府還邀請國外人才,正在形成一個很好的工業設計平臺。
東莞的工業設計領域,除了廣、深一些成熟工業設計公司在東莞設計的分支機構之外,目前在東莞經營最為成功的就屬華南工業設計院,這一機構是2005年東莞市政府與廣東工業大學合作創辦,設立在東莞松山湖科技園區內的工業設計機構。今年,松山湖科技園區又引進了廣東工業大學的另一個設計團隊,在園區內成立了華南工業創新院。
廣東工業設計協會副秘書長周紅石告訴南都記者,在轉型升級過程中,設計的導入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認可,這恰恰是東莞的機會。不過,周紅石表示,東莞、順德的設計企業高度依賴本地企業,業務的拓展能力較弱。
多位受訪者認為,傳統的本土制造業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小規模企業,還沒能完全認識到工業設計的價值,特別是一些創業多年的企業,企業負責人由于慣性思維的影響,并不愿意在工業設計上過多地投入,反而是新成立的企業,對工業設計較為重視。廣州原子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梁志亮告訴南都記者,去年,陽江一家家居用品貿易公司轉型自己生產產品之后,就找到原子設計,希望為他們設計一套廚具,主要出口歐美。梁志亮的團隊主導了整個產品的創意、設計等環節,目前已經有多款廚具推向市場。
除了消費類產品之外,廣東的一些重工業企業也開始考慮工業設計對產品的價值。華南工業設計院去年為東莞大朗的一家工程設備企業的產品進行了工業設計。這家新創辦的公司的產品是一種甲醛含量檢測設備,主要面向工廠的檢驗機構,以及院校的實驗室等。這家企業在產品投產之初,就找到工業設計機構合作,不僅對外觀進行設計,更對交互系統進行了設計,以期區別于市場上的同類產品。
艱難推進的盈利模式變革
目前,絕大多數工業設計企業仍然采取提供設計方案,收取設計費的收費模式。不過,一次性收取設計費的模式,有時可能難以保證設計企業的收益。“我收的設計費可能還不夠設計成本。”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教授石振宇告訴南都記者。石振宇為中山一家設計企業設計了一種新式辦公椅,由于前期雙方達成協議,在設計中嘗試先期進行基礎研究,這一辦公椅的設計周期有近3年之久。該辦公椅推出后,被歐盟國家首腦會議采購為辦公用椅,企業收益不錯。石振宇表示,目前,歐美設計企業有不少采用“分成”的模式,在設計完成后,再與設計企業根據產品銷量進行收益分成。
“分成的模式在10年前就有企業采用了。”廣東工業設計協會副秘書長周紅石介紹,不過,由于企業財務上的不透明,對于設計師、設計公司而言,操作上十分困難。深圳愛派拓科技總經理郭太嶺曾在知名設計公司任高管,他告訴南都記者,“分成”的模式最大的困難還是企業主不愿意采用。
周紅石則介紹,目前還有一個新穎的設計模式便是眾籌模式。這種模式可以保證設計師在產品設計中的主導地位,還能保證設計師的收益。目前,在廣深地區已經有一些設計師在嘗試這一經營模式,并且獲得了不錯的融資效果。
對于華南工業設計院而言,在經營模式上,也在嘗試推動設計師往主導產品的方向發展。華南工業設計研究院第一事業部部長陳小南告訴南都記者,他的團隊目前在設計一款便攜式藍牙音箱,他認為這類產品在海外市場,特別是在非洲、拉美、印度等新興市場前景廣闊。不過,陳小南同時表示,他將組建自己的市場、營銷團隊。
不過,清華大學石振宇教授則告訴南都記者,大多數設計企業的設計師未必能同時勝任產品經理、營銷策劃等工作,術業有專攻,如果將產品的全流程全部包攬下來,經營的風險也將非常巨大。
新思路:呼吁加強基礎研究
“總體而言,近年工業設計的思路還是越來越向簡約化方向發展。”廣州原子設計公司公司設計總監梁志亮告訴南都記者,他認為,設計企業應該加強。周紅石則向南都記者表示,“簡約”的設計思路在應用上確實越來越廣,蘋果等企業可謂開了風氣之先,但當前工業設計總體上還是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未來最重要的還是要重視設計與人的關系。
近期在廣交會上,組委會也組織了多場工業設計方面的論壇。清華大學工業設計系柳冠中教授,以及前文提及的石振宇教授等人都在論壇上做了專項演講,呼吁加強工業設計的基礎理論研究,通過基礎理論研究提升工業設計水平。石振宇以一項浴室設計理論研究為例,他介紹稱,這項研究通過將志愿者在浴室內洗澡、如廁等動作拍攝下來,通過3D技術切片研究,以提高衛浴系統空間設計的合理性。不過,石振宇介紹,這項研究先后持續了3年之久,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他呼吁,政府應該給予基礎研究資金上的支持,促進基礎研究的進步。
“兩位教授的觀點,也是我們協會近年一直在呼吁的。”周紅石告訴南都記者,由于基礎研究費時費力,要求企業進行難度較大,政府、高校應該在其中起到主導作用。梁志亮則表示,他們目前也在尋求與一些高校進行合作研究。
不過,周紅石同時表示,目前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進步完善,工業設計領域的基礎研究也有了技術的支撐,如果能夠通過互聯網的渠道,讓企業、高校共享一些基礎研究的數據,或許可以大大推進基礎理論的研究。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林煜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