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是由文化部、財政部共同啟動的文化產業重點人才扶持、培養項目。2014年,這一扶持計劃以“提升文化產業創意創業水平,促進文化創意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為年度主題,面向青年設計人才征集作品,并以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與中國蘇州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交易博覽會為作品展示和人才選拔平臺,分別在兩個展會設獨立展區展示入展作品。
本屆義烏文交會將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扶持計劃列為重點活動,設立7個主題展區,在展示作品以外,還組織開展了沙龍、推介會、研修班等系列配套活動,不僅為青年設計師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學習的平臺和作品展示推介的機會,也充分顯示了創意設計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和前景。為此,本刊記者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專題采訪。
“我真是太喜愛這些形象了!能不能拍張照片作為留念?”4月27日,第九屆義烏文交會現場,一群或休憩或伸腰的貓咪形象“俘獲”了一位老人的心。這些貓咪是來“參加”全國青年優秀創意設計作品評選的,按照組織方的規定,這些作品不能被隨意拍攝,但在老人的強烈請求下,志愿者與相關負責人協商最終同意拍攝。當天,209件進入終評的青年創意設計作品不僅得到了現場觀眾的青睞,也讓來自創意設計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業界精英感到驚喜。“有些作品非常好,讓人眼前一亮。當然,并不是說這些作品設計得多么成熟與完善,而是其中的創意讓我們驚喜,也讓我們看到中國設計未來的希望。”終評評委之一、尚8文化集團董事長薛運達說。
從作品到產品——
多管齊下展示、推介優秀創意設計
今年,文化部、財政部啟動了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扶持計劃,“提升文化產業創意創業水平,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成為今年人才扶持計劃的年度主題。作為其中的重點活動之一,本屆義烏文交會從全國26個城市的2000多件創意設計作品中甄選出101件作品,與來自蘇州創博會的108件作品一同展出并進入終評。
在義烏文交會現場,記者看到,1080平方米的扶持計劃專項展區被細分為“終評作品區”“文化產品創意設計區”“民族工藝品創意設計區”“文化創意與先進制造業融合區”“文化創意與建筑業融合區”“文化創意與旅游業融合區”“文化創意與信息產業融合區”7個主題區域,通過影像圖片、文字介紹、產品實物等形式集中展示了入選2014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扶持計劃的青年創意設計作品。在其中的“終評作品區”,來自業內知名的專家評委現場評審,在禮儀小姐的引導下依次觀展并向自己認為優秀的作品點“贊”。據介紹,評選出的前100件作品(僅限一人一件)將被整體打包發往深圳進行巡展,最終進入本次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扶持計劃重點扶持范圍。
除了設立獨立展區免費展示入展作品之外,圍繞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扶持計劃,本屆義烏文交會展會期間還舉辦了一系列的配套活動,如青年設計師沙龍、青年設計師研修班、作品現場推介會等,為青年設計師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學習平臺與展示、推介機會。
推介會上,一位來自行云原創設計的設計師非常激動地表示:“非常感謝這次扶持計劃,不僅為我們這些原創設計師提供了一個展現自己作品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幫助我們實現從設計作品到產品的跨越。”這也是許多參評者共同的心聲。記者了解到,多位設計師在推介會上最終與相關企業達成了合作意向。“這次的活動是一個好的方向。”終評評委之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柳冠中評價說,如今我們處在一個中國夢的時代,這次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扶持計劃讓青年設計師們看到了一個新夢想。
“參加這次青年創意作品評選的既有在校學生,也有廣告設計、文化傳媒、個人工作室、小商品研發企業從業人員、自由設計師,很多作品都具有獨特創意,部分作品融合性強,且兼顧藝術性和實用性,與義烏眾多商品契合緊密,為文化創意與相關產業融合、為創意設計產品化、產業化帶來活力和源泉。”義烏文交會主辦方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次人才扶持計劃大大提升了義烏文交會配套活動的檔次和水平,提高了展會的權威性和影響力,體現了展會的引領性和示范性,也為義烏本地企業,及以義烏市場為窗口、遍布全國的眾多生產廠家提供了產品設計的源頭活水,提高商品創意附加值,促進了當地文化產業轉型升級。
小圈子到大概念——
希望為青年設計師帶來命運的轉折
“作為這次活動的評審,一開始我被大家批評說要求太苛刻。的確,這些作品的創意設計還有成長空間。但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希望這次人才扶持計劃能夠改變一些青年設計師的命運,讓更多人關注創意設計、關注創意這個行業,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創意設計人才、尊重創意設計成果、保護創意設計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我相信人才扶持計劃的意義就在于此。” 終評評委之一、兌雅互動傳媒公司創始人段妍玲在青年設計師沙龍上如是說。
在她看來,創意設計已經不再處于“自己玩”的小圈子狀態了,產業融合發展的概念已經成為未來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創業創意人才扶持計劃就是一個培育人的過程,這樣具體的一個過程,我想用‘耕耘’這個詞來表達。人才培育的過程是漫長的,今天從政府到企業到地方再到行業和相關人才,大家共同關注這個課題,這是非常好的開始,我相信這只是起點。”
“這次活動能夠讓我們感受從國家層面開始的對設計產業融合發展的關注力度和行動,同時,地方政府也開始真正思考文化如何幫助產業升級。其次,很多設計師、設計企業都積極參加征集和評選,參與沙龍和論壇。最重要的是,老百姓也開始關注文化創意,熱情地參與到蘇州創博會和義烏文交會的活動中去。從這幾方面的參與力量可以看出,我國設計產業已經具備了立體的概念或者說構架。”談起對這次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扶持計劃的總體感受,洛可可設計集團董事長賈偉向記者表示。
賈偉強調,創意設計產業的核心是人才戰略,而人才培養、扶持關鍵在三點:一是基層的學院教育人才——學習設計的大學生如何真正轉變成應用型人才;二是如何對中高層人才進行頂層設計,完成真正的設計和創業,使之成為中國設計界的支柱人才;第三是針對高層人才,要培養真正的設計大師和企業管理者。“代表中國設計的不能只有基層設計師,更需要有影響力的設計管理者和設計大師。”賈偉說。
以道馭術,以文載道——
“文化當是創意的基礎和核心”
“能有這樣一個平臺提供給青年設計師展現他們的能力是非常好的,我們能夠感受到國家對文化產業以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視。”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孫大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認為,政府在扶持創意設計人才、鼓勵創意創業方面有很多扶持政策,但在實際落實過程中卻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他建議相關部門能夠整合資源,為青年創業創意人才做更詳盡的政策解讀。
“‘以道馭術,以文載道’,在我看來,說的是靠文化形成思想,用思想來駕馭技術,這個術包括設計、科技等。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文化應當是創意設計的基礎、核心,是真正的驅動力,所有的設計都要依托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做出現代的設計。傳統并不是說老舊,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歷史是城市的靈魂,文化是民族的基因。做設計必須要傳承中國的基因,傳播民族文化,我想,這也是中國設計師的責任所在。”北京東道設計公司董事長解建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到了中國設計發力的時候了,他建議青年設計師把文化作為創意設計的本原。
“中國設計教育發展時間短,師資力量薄弱,可以說,以前的設計環境并不理想。”解建軍說,現在,中國設計的春天來了,然而青年設計師的儲備力量卻不足,這次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扶持計劃在某種程度上是在“補”之前落下的“課”。“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這之間有著巨大的差距,這是我們滯后了20年時間的差距;而這次扶持計劃則是一次‘補課’,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激發一批年輕人,讓他們熱愛創意設計,讓他們產生自信心,讓一些草根的設計師和設計公司在困難的時候得到幫助。”
在他看來,這次人才扶持計劃的影響要遠遠大于人們看到的這些展示,其社會意義也要遠遠大于讓100位入選設計師獲益。“很有可能,外面有100萬人會被這次活動感召,他們會感覺被尊重、被重視,重獲繼續堅持下去的信心。設計行業是一個既熬心血又熬體力的行業,如果他們不能夠堅持,那未來該去哪里尋找中國的設計隊伍?”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林煜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