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
國內優秀設計產品產業化難
深圳工業設計不斷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在張建民看來,專業設計的水準已與國際相差不大。但工業設計的并不在于設計有多牛,關鍵是能否用專業設計去幫助更多制造業走上國際舞臺,讓“中國制造”的產品變成“中國創造”。
“中國品牌在國際上認知度并不強,但如果產品有一個紅點或iF獎的話,就會更容易被接受。中國的制造業產品會更有國際競爭力。”張建民說。
但這并不是一個輕松的過程。因為在深圳,原創設計很難產業化。
封昌紅介紹:“深圳不乏好的設計師、原創產品。比如我們的家居設計專委會成員就自行成立了"深圳特驅"原創家居聯盟,曾亮相倫敦百分百設計展并受到好評,但他們在產業化的過程中遇到非常多的問題。”
2013年,深圳設計師孔武為女兒設計的“竹木馬”獲得了紅點概念獎。在紅點獎的評選標準中,市場化考量是一大要求,獲獎則意味著“竹木馬”有潛在市場價值。但目前,該產品并未產業化。孔武說:“產品要量產有很多條件,首先工廠需要很大的量才能生產,產品量大就要考慮有沒有專業的銷售團隊和渠道,有沒有建立完整的市場。"竹木馬"的制作工藝要求很高,打板的投入就要8萬—10萬元,我的銷售渠道承擔不了,綜合考慮后就沒有投入。”
孔武覺得,“竹木馬”的設計風格和節省用材的理念都比較適合宜家,但宜家有自己的設計師,不從外面買設計。
“在歐洲,好設計賣給一些大企業的做法很普及。只要企業買了設計,設計師就可享受銷售的提成。但這在國內很難做到,沒到這個階段。”孔武說。
在“竹木馬”擱置時,張建民正在走一條更為艱難的道路—他希望由自己公司來完成“紅點至尊獎”作品“CIGA Design非同步追隨腕表”的產業化。
張建民說:“也有一些國內知名的老牌鐘表企業來找我合作,但我跟深圳鐘表業溝通后覺得,還是希望跟深圳的鐘表制造商合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遇到很多門檻和條款限制,政府目前也沒有太多的資助,投入很大,做起來也相當困難”。
除了家具和鐘表領域,封昌紅介紹:“目前深圳創客一族很活躍,涌現出許多好的年輕創客,他們大部分聚焦可穿戴產品和智能硬件的開發。但同樣遇到產品無法量產的困境,缺資金,缺團隊,缺銷路等”。
封昌紅表示,今年協會將啟動設立工業設計基金。“政府投入一部分,大部分在社會募集,相信這個資金在原創設計產品化和品牌化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我們打算搭建一個線上和線下的平臺,幫助原創設計師的產品打開銷路,聯合我們的國際資源,同時把他們的產品銷往國外”。
愿景
加強產權保護吸引國際大師
在設計缺乏被尊重的情況下,變被動為主動參與的設計理念更與國際接軌。除此之外,封昌紅認為,設計理念還體現在大設計的概念上,也就是體驗設計和服務設計的理念。“設計水平發達的國家的理念是,設計的最高境界是解決社會管理問題。因此,設計不單只是產品,還體現在城市的公共設計,包括軟件和硬件”。
法國設計之都圣艾蒂安來深圳舉辦推介會。他們的推廣讓封昌紅很受啟發:“對方列舉了多張圖片描繪設計之都給城市帶來的改變,有城市道路、車站、公交、學校的硬件環境改變,也有社區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因設計而親密的軟件改變。在深圳,坦率地說,這些年設計之都對我們城市面貌的改變并不多,更別提以人為本的公共設計了”。
在這一點上,張建民與封昌紅的看法類似。他認為,要真正讓深圳設計國際化,深圳本身就要國際化,尤其體現在城市的公共設施上面。“深圳的路燈、隔離欄、公共座椅、垃圾桶、導向標識、導視系統等,從設計來說并不美觀。這些公共設施是城市的形象,完全可以利用設計手段讓深圳更具有國際化、現代感。但這些問題并沒得到足夠重視”。
封昌紅表示,希望接下來嘗試找一條街讓設計師做一個樣板,“小到垃圾桶、路燈、草坪燈,大到道路圍欄、候車亭、城市景觀等,如設計獲得認可再全面推廣和實施”。
在深圳工業設計國際化的道路上,不僅設計理念需要提升,“人才短板”和“產權保護缺失”也是久未解決的兩大頑疾。
封昌紅介紹,為解決人才培養問題,目前協會已著手設計管理人才的培養,將通過與國際頂級學府Parsons及湖南大學工業設計特色學院的合作,舉辦各類設計管理的短期培訓或學歷教育培訓等舉措,為市場輸送更多更好的國際化高端設計管理人才。
在保護工業設計的知識產權方面,中國與國外的差距尤其巨大。“目前在中國,我們僅依靠外觀專利和實用新型兩種手段。而在設計發達的國家早就出臺了工業設計保護法,法國、美國、歐盟等均有相關律法。”封昌紅建議,要“充分利用深圳有立法權優勢,率先在全國推動工業設計立法,通過對工業設計知識產權保護,規范行業有序健康發展,吸引國際知名設計機構與國際設計大師落戶深圳。”
來源:南方報網—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林煜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