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
日前,第七屆“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江門賽區)暨第二屆“五邑杯”工業設計大賽初賽告捷,共110份參賽項目成功入圍正式進入大賽深化設計階段。近年來,在政府、協會、學院等單位的合力推動下,江門工業設計迅速升溫。這從企業參加“省長杯”大賽的熱情就可以窺視一斑。
2010年,江門11個項目參加“省長杯”;2012年,300多個項目參與;到了2014年,大賽一拉開序幕便征集到787份參賽項目。參賽數量急劇膨脹的背后,江門中小企業工業設計的意識開始覺醒,“江門制造”向“江門創造”的轉型發展路徑,亦越走越清晰。
江門工業設計與產業融合碰撞出了怎樣的火花?未來工業設計將如何推動江門“智造”?曾輝煌一時的老工業基地是如何營造全社會重視設計、崇尚設計的氛圍?本報特別策劃《聚焦江門工業設計新風尚》,深入走訪引領工業設計新風尚的企業、院校、政府、社會組織,探尋“江門特色”的工業設計發展之路。
今年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設置了一個全新的組別—“產業組”。它的出現,是源于第六屆“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二等獎項目“尚品宅配”。這個比賽中唯一一個沒有產品的獲獎企業,憑借項目“用設計說話的商業模式”引起了社會各界關注,也啟發了“省長杯”組織者對大賽內容進行重新“設計”。
據介紹,新增的“產業組”,在國內外的設計評獎或競賽史上,是一個創新,亦是一次大膽的嘗試。而在江門賽區,“產業組”也成為大賽籌備中最受關注的類別。為了更好地引導企業參賽,同時推動產業設計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江門還成立了產業組輔導小組,由資深產業經濟研究員、江門市工業設計協會常務副會長梁勁松以及五邑大學教師王漢友博士等擔任輔導專家。
過去幾周,輔導組專家成員奔走于各企業,開展輔導會和培訓會,為協助企業備戰馬不停蹄。在探討與交流中,他一再強調,與其它組別不同,產業組一定要“跳出于物的思維”,追求的是“商業模式創新和設計”。
新模式“尚品宅配”的啟示以設計為核心進行產業鏈整合
“將傳統的家具開發、制造和銷售圍繞消費者的設計需求、以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興網絡技術加以整合,用以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大規模定制得以實現。”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副秘書長周紅石介紹說,“尚品宅配”創新的商業模式啟發了作為組織者的深入思考,由此,設計導引的商業模式創新和設計基礎研究,在本屆大賽中被納入到一個全新的組別設置。
“可以說,馬云就是省長杯中‘產業組’的高手,因為他最棒的地方是商業模式創新策劃設計!”梁勁松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的創新探索顯得尤其重要。
其實,自第六屆“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后,“尚品宅配”便成為眾多設計師、專家學者進行研究的對象。有人認為它是互聯網時代玩轉O2O的典范,有人覺得它叩響工業設計此導商業模式創新大門。不可否認的是,它成為了近年江門工業設計宣講和培訓課上出現最多的案例。
被視為“產業組”雛形的項目“尚品宅配”,其商業模式是否可以復制?
梁勁松從設計和產業的角度,對這一項目進行很長時間的剖析。他說,本來家具不過是產業鏈終端的一項制造業,但它很好地整合消費需求與產業鏈,其模式是可以模仿的,但首先團隊要設計好。
尚品宅配’最大的特色是它的設計團隊,團隊的設置很科學,是一個系統的創新的團隊。”梁勁松將“尚品宅配”的工業設計總結出一組公式“(銷售師+信息師+設計師+工程師)×決策層”。他在宣講活動中多次提到這個公式,希望可以給企業帶來思維上的轉變。“這個公式說明工業設計團隊不只是一個孤立的設計師,前面有營銷師、信息師作深層整合,后面有工程師生產制造,頂上有決策層作為團隊的核心,決策層很重要,如果他不支持,不給資源,等于乘以零,最后一切是零”。
梁勁松說,所有企業按這個公式來設計團隊都可行,因為它很科學。而在這樣的團隊中,人不需要多,有些角色若企業沒有的,可以借助外圍的資源交叉組建,核心的角色有就行了。“這個公式也給了很多企業啟發,大家開始有所反思,工業設計要成功一定有個團隊”。
新樣本中集、千色花未賽先贏“牽手”推廣模塊化場館
今年,“省長杯”江門賽區的“產業組”共有10份參賽作品入圍初賽。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中集與千色花“牽手”完成的參賽項目“健康中國夢—設計驅動的文體產業發展模式”。
據了解,近年,中集設計制造以高強鋼為主要材料的模塊,模塊之間可堆碼和縱模排布,且如同積木一樣可快速組裝或拆除。而通過模塊自由組合可組成完整的體育場館。模塊化體育場館顛覆了看臺的建造方式,將一種低碳環保建造的理念,推動體育產業綠色發展。
另一邊,以“文化、體育、公益”為企業核心價值千色花化工,近年默默地耕耘著草根足球,并致力于五人足球運動的大眾推廣。目前,千色花已連續總冠名多屆珠三角職業五人制足球超級聯賽(簡稱珠超聯賽),并獲得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的“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稱號。
如今,中集希望開拓模塊化場館的國內市場,而千色花的足球推廣面臨場地、設施資金壓力。在這次“省長杯”中,政府和協會發現了兩個企業的需求,建議其對接合作,創新商業模式,申報“省長杯”產業組項目。
9月24日中午,中集和千色化兩家企業相關負責人聚集,商量如何分工合作。初次參賽的兩家企業,對大賽的規則和流程都不熟悉。而梁勁松以項目輔導專家的身份為其出謀劃策,耐心地給企業負責人提建議,細致到設計展板該怎么排版,展什么的內容,用怎么樣修飾語言和圖片等。他毫不吝嗇地跟企業分享自己參賽的經驗,甚至拿出自己也準備參賽的設計作品和大家交流。
兩家企業能在參賽前就對接合作,這讓梁勁松感到興奮。他認為這讓企業、協會、協會都“共贏”,而且是“未賽先贏”。“從產業的角度,企業與企業進行對接合作,各取所需;學院與企業進行合作,不僅提高名氣,對于學術教育也是一個很好的案例;而協會作為輔導員角色并搭建平臺,開創工業設計新局面,提高了社會組織的影響力”。
五邑大學教師王漢友參與兩家企業合作創新商業模式的設計,希望以此實現文體產品制造業+體育運動推廣業合作共贏。“以前企業更多會考慮產品本身,而且產品也挖得夠深,現在從商業模式這個角度設計整合,將使設計的外延和內涵都變大,產品價值也倍增”。
新期待商業模式創新引領產業轉型
“自始至終,工業設計強調的是產品系統而非外在的、形式上的美化。這個系統包括了從研發階段的作品到工廠制造的產品、從商場出售的商品到消費者使用的用品、直至被遺棄時的廢品,它們都是工業設計在其中發現問題、并著力尋求解決方案的工作。”周紅石說,“產業組”這個類別的設置,獲得了政府、專家和企業的一致認同,并且有全國性的賽事向組委會取經,認為這是工業設計大賽未來的一個方向。大賽將發揮設計在產業鏈整合、商業模式創新、設計管理創新、新技術新材料應用、新領域拓展、創新成果產業化等方面的引領、協同和整合作用,以實現推動產業創新的目標。
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和渠道營銷是產業的三個主要環節,但是,在江門,這三個環節要整合并不容易。“江門很多企業只是在中間環節,做接單,沒想過走到上游的設計研發去。”江門市經信局總經濟師關凱寧說,江門很多企業經過二三十年的生產加工和來料制造,是有一定積累的,若能向上走一步,自己做設計研發就是轉型升級。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其中企業沒有自主創新意識,沒有工業設計的團隊,沒有內部的制度,又或者是老板沒有工業設計思維,是導致難以參與上游設計研發的主要因素。
“在轉型升級的兩輪驅動里,一個是工業設計,一個是技術改造,技術改造主要是硬件方面的投入,工業設計是軟實力”。關凱寧一直認同,工業設計是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它可以通過整合資源,很好地融入到全產業鏈。他說,政府近年不遺余力地推動工業設計大賽,一方面希望檢驗企業工業設計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比賽給企業信心,引導其建立自主研發、自主設計的體系。
“這次比賽中設置的‘產業組’其實也是希望鼓勵、引導企業通過工業設計指導企業戰略發展。像中集和千色花,企業整合資源一起用,商業模式的創新將來會使研究設計的效率都會大大提升。”關凱寧相信,工業設計中資源的整合、商業模式的創新將更好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林煜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