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我一生中第二次被深深感動!第一次是1989年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全國勞模表彰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今天,時隔24年我能再次獲得分量這么重的獎項,我感到無比自豪,我愿把余生獻給文化創意產業。”話畢,臺下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為這位年逾古稀卻仍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孜孜不倦努力奮斗的老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3年11月8日,第八屆“龍騰獎·中國創意產業年度大獎”,在北京國際新聞中心揭曉。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安溪竹藤編技藝傳承人、安溪縣竹藤編技藝傳習所主任陳清河榮獲“杰出貢獻獎”,這也是福建省唯一的獲獎者。
創業路上 碩果累累
陳清河是安溪縣尚卿鄉中山村人,他于1956年秋考取廈門鷺潮美術學校(后改名為廈門工藝美術學校),學習油畫和竹編兩個專業。1958年,鷺潮美術學校辦附屬廠,陳清河邊學習,邊設計制作竹編工藝品,邊帶實習生。他所在的校辦廠到后來還生產出口產品。那細如頭發的篾絲,藤如紙張的精工編織品,顯示著陳清河精湛的技藝和出眾的才華。1962年陳清河主持設計制作了30多件國家禮品,用于國家領導出訪,贈送國際友人。
1972年,由陳清河創辦的尚卿竹編工藝廠,成為福建省重點工藝品出口生產廠家,工人從30多人增加到1300多人,還有20多個加工點3000多名工人。工廠設計生產8大類4000多個花色品種,參加每年春秋兩屆“廣交會”,產品遠銷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省竹編工藝品出口生產的重點廠家,安溪工藝業也由此奠定了堅實基礎。
1984年,安溪縣創辦了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福建省安星藤器企業有限公司”,陳清河出任公司董事總經理。作為公司總經理、總設計師的陳清河,著重抓新產品的研發和創新。在長期從事竹藤編工藝品設計實踐的基礎上,通過對歐、美市場的考察,陳清河先后開發了多種材質相結合的新款藤器工藝品13大類,4200多個品種。特別是在設計理念上,陳清河迸發出“剛柔并濟”的火花,把堅硬的鋼鐵和細軟的藤絲編制在一起,剛柔并濟,巧妙結合,誕生出新的品種——“藤鐵工藝”。產品一經問世,很快成為歐美國際市場的潮流時尚,成為庭院、花園工藝用品和家居裝飾工藝品。這個創新給行業帶來了巨大轉變,讓安溪竹藤鐵工藝迎來了第二個春天。對此,陳清河認為,產業定位應體現不同時期的產業發展特色,要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而變,要迎合現代人的居住、生活、審美等方面需求。如 今 , 安 溪 被 稱 為 中 國 “ 藤 鐵 工 藝 第 一鄉”,藤鐵工藝成全縣第二大支柱產業,竹藤鐵工藝企業遍布安溪全縣各地,2011年上規模的企業達到417家,銷售總額達到29.6億。其中,英發家具有限公司產值達2.5億,聚豐、富華、恒星、恒發、星輝、集發等工藝品公司產值也都達到5000萬元以上,幾千萬元、幾百萬元產值的企業更是星羅棋布。而上述企業的董事長或總經理都是師出“安星”公司或尚卿竹編廠。
重新出山 勇于擔當
近幾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引起中央及地方的高度重視。2009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將全面打造以涵蓋產業高端環節的“文化創意設計”為龍頭,重點發展制造業設計文化創意等八大領域,使文化創意產業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期”。2010年安溪竹藤編技藝被泉州市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1年提升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陳清河被確定為傳承人。
2011年,安溪縣領導上門慰問退休在家的陳清河,希望他繼續為安溪的藤鐵工藝產業轉型提升和發展做貢獻。面對縣政府的殷切期盼,陳清河深深地感受到肩上的重擔。雖然晚年的他已不再親自 打理企業,但他始終沒放棄對這個行業的熱愛和關注,也深深地知道當前行業發展存在的嚴峻問題。他認為自己責無旁貸,也該勇于擔當。2012年11月,古稀之年的陳清河決定放棄安逸的晚年生活,重新出山,并在安溪華僑職校建立“陳清河勞模創新工作室”暨“竹藤編技藝傳習所”,開始了人生中的“二次創業”。
構建團隊 出謀獻策
事實上,在知識型經濟中,市場的競爭更多是在自主開發的科研能力及擁有知識產權物品的數量方面。企業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具備一定數量的創意人才。陳清河認識到要適應文化產業需求,必須轉變人才培養模式。于是,在他的努力構建下,一個強有力的創業團隊誕生了。陳清河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之時,設有竹藤編技藝傳習、家居工藝文化產業創新研究、新材料新技術應用研究、家居工藝專業教學4個專業組,現有人員18名,其中全國勞模1名,市級勞模6名,國家、省、市工藝大師5名,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安溪竹藤編技藝傳承人3名,安溪竹藤鐵工藝行業骨干企業董事長、總經理6名,高級教師4名,同時配備兩名專職教師,負責工作室日常工作的開展。陳清河勞模創新工作室還開設了素描、圖案、色彩、家居工藝基礎知識、市場營銷等課程,定期對成員及成員企業技術人員進行針對性的短期培訓,提升其專業知識與技能,帶動工藝文化創意、創新的群眾性活動。
在為安溪竹藤鐵工藝產業的“二次創業·產業集群發展”大力培養人才的同時,陳清河勞模創新工作室通過對安溪竹藤鐵工藝產業的形成過程、發展歷史、產業特點、市場營銷、產業情況及產業發展定位等問題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認真總結思考,向縣委、縣政府提出“關于實施安溪縣工藝文化創意產業振興工程的建議”,并呼吁安溪藤鐵工藝應與時俱進,引入文化創意理念,升格為家居工藝文化產業。團隊的這些智慧成果迅速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與采納。針對安溪家居工藝發展現狀,陳清河時刻提醒企業家們要有憂患意識,他說任何產業都有其周期率,家居工藝產業目前處于高峰后下坡前的危機轉折時期,惟‘新’與‘變’才能不斷提升產品定位,推動產業不斷向前。下階段,安溪家居工藝行業應在提升產品內涵方面下功夫,注重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結合。在市場建立方面,要改變以往只重國外市場的觀念,要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并重,繼續鞏固國際市場的同時,極力拓展國內市場。此外,要盡快啟用家居工藝城,建立家居工藝文化創意產業園,為產業定位、產品價值的提升營造氛圍、開拓市場。
基地提升 更高期待
由于陳清河勞模創新工作室在社會上引起很好的反響,也讓社會對這個創新平臺有了更多的期盼。2013年7月,為了擴大“勞模創新工作室”的規模,充分調動勞模創業創新創造的奮斗激情,進一步推動全縣家居工藝產業發展,打造一個更具影響力、更能發揮巨大作用的平臺,安溪縣勞動模范評選委員會辦公室和安溪縣總工會決定把原來的創
新工作室提升為“勞模創新工作基地”,并下設5個工作室(竹藤技藝傳承工作室、藤鐵工藝創新工作室、陶藝創新工作室、新材料應用創新工作室、茶禮包裝創新工作室)。2013年12月,泉州市政府授牌成立“陳清河大師工作室”,并成為安溪縣唯一的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目前,由陳清河牽頭打造的這個平臺已集聚了安溪家居工藝行業國家、省、市、縣勞模11個,成為名副其實的精英團隊。同年,福建省總工會多次組織人員赴安溪勞模創新工作基地考察學習,并最終把它確定為省總工會的勞模創新基地。
征途漫漫 再續輝煌
2013年1月,老省長胡平親臨基地視察,非常高興地贊譽說:“你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要把安溪勞模創新工作基地做好,中國的‘美猴王’要戰勝人家的‘米老鼠’,這是我的中國夢。”胡平老省長還欣然揮毫題詞:開發竹藤編技藝,勇攀文化新高峰。如今,勞模創新基地和傳習所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很好的經驗與成果,得到省、市、縣各級有關領導的高度肯定與贊許。面對成績,陳清河卻很淡定。他希望力爭3到5年,安溪的家居工藝產業產值翻幾番,做成繼茶業之后安溪又一百億產業發展目標。這一直是他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他深感任重而道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相信在陳清河勞模創新工作室全體同仁的帶領下,安溪家居工藝產業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來源:泉州文化產業網 責任編輯:林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