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們與工藝師、制壺師相互磨合,將紙上創意變為實際作品。
畢業于江南大學工藝設計專業的魯東華,在回到從小耳濡目染,具有悠久紫砂壺制作歷史的家鄉——江蘇宜興時,卻發現自己所學的以為原本最貼近這個行業的專業幾乎一無是處。在宜興,制壺人的生存之術是師徒相授、心手相傳,學習傳統手工藝的方式仍然是古老的口口相傳,所學習的內容也是按照祖輩的方法來制作傳統器形。
“在宜興,以傳統器形制作為主,如成千上萬個紫砂作坊都在做石瓢壺(紫砂壺的經典款式之一),產量遠大于需求。”傳統制作工藝和器形是繞不開的門檻,卻也成為制壺人陳陳相因的借口。在魯東華看來,真正的紫砂創作應著力于藝術與實用的有機結合,尤其要適應當代人生活和審美的需求,但宜興卻缺乏這樣的土壤。
以創意設計融入紫砂傳統工藝
在市場上,宜興紫砂陷入了“職稱”迷途,即手工藝從業者的職稱決定了作品價格,宜興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將此稱為“唯職稱論”,這樣的行規導致紫砂行業“職稱”泛濫,所謂的大師滿天飛,由此產生的“代工壺”數量眾多,既不利于紫砂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也傷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2014年,受到國家經濟大環境以及藝術品市場調整的影響,加之政府反腐力度的不斷加大,紫砂行業也與其他藝術品門類一樣,遭遇寒冬,尤其是隨著禮品市場的下滑,建立在“職稱”基礎上的紫砂壺市場銷售份額大幅下跌,以往炙手可熱、價格虛高的“天價壺”市場遭遇發展瓶頸,從業者受到不小的沖擊。另一方面,中低端的紫砂壺又因其原料的安全性與作品品質問題,受到愈發挑剔的消費者的質疑,于是國內的很多愛茶人士轉而求購日本的茶道用具。
當下,同中國所有制造業面臨的困境一樣,宜興紫砂這一傳統行業遭遇信任危機與行業發展瓶頸,需要創新力量來打破行業現狀,亟須轉型升級。
面對這樣的困境,被稱為“紫砂行業的攪局者”的趙炎開始了宜興紫砂行業轉型升級的嘗試,建立了國內首個傳統紫砂行業的創客空間——“壺樂匯創客空間”(以下簡稱“壺樂匯”)。
“創客”鼓勵創新各種分享盈利的模式,在分享的同時,保護首創者的利益和積極性。壺樂匯正是在這種思想和背景下順勢而生。6月23日,壺樂匯的頒證儀式在宜興紫泥公社舉行,由此,壺樂匯成為宜興市,也是傳統紫砂行業的首個“創客”項目。
“壺樂匯是適應宜興紫砂行業發展需要,也是響應國家創新號召的創新型產物。”趙炎介紹,壺樂匯注冊資金1000萬元,一期場所面積約300平方米,現在已在宜興籌建完成,“這里將為每位入駐的創客提供一個創意、創作、創業的空間。”
趙炎表示,壺樂匯希望在紫砂行業實施一些具有創意的設計和想法,將喜歡紫砂、懂紫砂,并有創業夢想的人聚集到一起,相互借鑒、幫助,集合創新性設計、推廣、營銷和銷售模式,以文化創意打開紫砂邁向藝術生活之門。
楊雯麗是壺樂匯的第一位設計創客,在這里,設計師可以發布設計稿,與具有經驗的工藝師一起修改創意,與紫砂制作者一起將創意設計變為實際的作品,讓創意的全過程從紙上、電腦軟件上變為現實。楊雯麗說,她之前花了近一年時間設計出的“江南·相合曲”組壺,通過最近一個多月與工藝師、制壺師的磨合,這組作品已從圖紙變為現實。
“我的理念和傳統的紫砂壺制作方式不一樣,更多側重于利用現代工藝設計的理念和方式,側重設計和創新。” 楊雯麗表示,但紫砂壺整個理念還是脫離不了傳統,從制作工藝到燒制要求,都要符合紫砂壺傳統工藝的要求。
楊雯麗說,在制作“江南·相合曲”這組壺的實驗過程中,最少時燒制的試驗品有10多個,多則有20多個。“傳統制作紫砂壺主要的時間花在了手工制作上,而對于創客來說,可能在設計上花的時間更多。” 楊雯麗表示,現在她有了更多的設計想法,都是成系列的設計思路。
“創客空間就是要把有創意、能設計、有動手能力的人匯聚在一起交流、互動。在歷史上,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幾百上千件設計圖紙躺在那里,沒有變成現實的作品,原因是以前信息、交通不通暢,但現在只要能上網,就能隨時隨地溝通。”趙炎表示,壺樂匯正是提供這種碰撞交流的空間,而交流方式的便捷化才讓紫砂行業與現代設計具有進一步深度合作的可能性。
創客的關鍵在于注重紫砂的當代設計因素,創客空間就是將這些元素結合在一起。“關鍵是改變紫砂行業傳統的創作理念,同時也能引入創意、設計人才,擴大紫砂的行業圈子。”
趙炎強調,當代紫砂藝術更要融入設計元素,師古不泥古、兼收并蓄,追求具有創意、風格獨特的紫砂器形,只有如此,才能為紫砂藝術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近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景泰藍藝術研討會上,中國工藝美術行業專家評委唐克美也強調中國工藝美術要強調產品創新,而產品創新的重要渠道就是依靠現代設計。她表示:“產品的藝術水平、工藝質量是保持工藝美術經營常態化的重要保障。”
改變紫砂行業的傳統運營模式
除了將現代創意設計融入紫砂壺的傳統工藝中,創客的價值不僅止于此。趙炎介紹,壺樂匯大體有4個階段——創意、設計、制作和市場運作。他希望壺樂匯能打破宜興傳統的手工制作方式,以創意介入傳統紫砂行業,通過網絡等社交平臺吸納更多像楊雯麗這樣的社會資源和年輕力量,與紫砂企業共同合作,創作出更多具有創意、符合當代人生活需要的紫砂生活用具。
另一方面,另一波喜歡紫砂、具有銷售能力和紫砂文化推廣能力的人群,又形成另外一個群體。在銷售和推廣上,以“快樂分享”的銷售體驗方式為出發點,壺樂匯已研究出一套設計、制作、銷售模式。
日本人奧蘭田于1876年編纂的《茗壺圖錄》中,共收錄了32把茗壺。壺樂匯創客空間以此為借鑒,設計了32人參與的“創客”模式,形成32人組成的創業隊伍。這部分人整合社會資源,參與紫砂知識的傳播、推廣運營。趙炎表示,壺樂匯將采用眾籌的形式,自愿參與的合伙人可用2萬元的初始資金入股,成為壺樂匯的股東,分享發展紅利。
在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的背景下,這一模式打破了以往單純實體店銷售的壁壘,而對于壺樂匯來說,創客店就相當于其加盟店,將以往很累、很繁瑣的加盟方式變為輕松的創客方式,這種轉變不僅方便管理,也是利用每個創客的人脈資源和對本地消費者的了解優勢,匯集核心客戶群。
據趙炎介紹,在孵化階段,入駐者無需上繳任何費用,可以無償使用壺樂匯提供的各類公用設施。待到創意產品誕生,可以進行市場推廣時,入駐者可以自由選擇推廣方式。一方面可以做自由型創客,自己進行推廣;另一方面,也可以與壺樂匯簽約合作,由后者為入駐者進行宣傳推廣和營銷,在獲得盈利后,壺樂匯收取10%的服務費。
王佳就是目前壺樂匯銷售的創客之一,他現在已在籌備壺樂匯的山東專賣店。趙炎解釋,32人的投資團隊,有利于保持紫砂實體店的投資人數量和管理方式,他們風險共擔,資源和人脈關系共享。按照這一模式,可以在一個城市找到一批喜歡紫砂的群體,以眾籌的方式籌集資金,以連鎖店的運營方式開辦壺樂匯的形象店。
趙炎表示,與其他行業不同,紫砂體驗是了解紫砂文化、購買紫砂用品的前提,所以,實體店未來仍會是壺樂匯重要的一環。壺樂匯輸出的是專業的經營管理模式與管理人員。
“好比壺樂匯以前是一個人,在引入創客模式后,會發展成為一個群體,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消費者也可以變為分銷商。”趙炎強調,對于紫砂這種小眾消費品而言,朋友圈已成為接受信息和情感分享的重要平臺,成為未來的銷售方式之一。
對于銷售商,壺樂匯首先會確保所有的紫砂壺原料均是純正的紫砂泥,并且具有當代設計感。趙炎表示,為了抵制紫砂壺盜版和抄襲的問題,壺樂匯將會不斷地設計出新的產品和樣式,建立自身的防偽系統和銷售模式,除了傳統的、可體驗的實體店外,壺樂匯將以標準化的產品和可控的運營模式,加大電商平臺營銷。趙炎介紹,在實體店之外,尤其會加大網絡銷售的力度,電商平臺甚至微信平臺都能成為壺樂匯的一、二、三級代理商。
趙炎表示,壺樂匯的紫砂壺將褪去以往紫砂壺銷售的“大師”光環,適應當代人審美的產品設計、過硬的產品質量、良好的性價比,都將成為其競爭優勢。最終目的是整合更多力量,從制作、推廣、銷售等各個方面,改變紫砂產業的經營模式。
用戶是核心 模式創新是關鍵
通過幾個月的摸索與實踐,壺樂匯“創客一號”產品將于近期發布。此外,趙炎還計劃通過眾籌等活動,進一步擴大壺樂匯的創客與外界的聯系。目的在于加大紫砂的參與度,讓紫砂的小圈子玩成大圈子。
趙炎介紹,本次創客計劃是一個基于新的思想、文化、理念而開設的創意項目。其創意理念是將文化創意、藝術生活、旅游體驗進行多元化結合。
總體來看,“壺樂匯創客空間”的創意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創作者對紫砂造型的創新,設計、制作符合當代人的生活需求的紫砂壺;二是借鑒其他行業的成功方式,實現運營模式機制的創新,將宜興紫砂推廣到更大范圍;三是合作模式的創新,如引入眾籌、眾創模式,讓更多具有創意的創業者參與、激活紫砂市場。
趙炎強調,隨著當代人生活方式和審美趣味的變化,紫砂行業在繼承傳統經典的同時,也需要創造出適應人們生活需求的紫砂器具,尤其是設計觀念的轉型,對紫砂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現在玩壺、用壺的人越來越年輕,在東南亞、港臺地區也有這樣的趨勢。
“從設計到成型,中間有一個磨合階段,在這個過程中,設計者、制壺師都有自己的想法,這也需要引導。” 王佳說,“紫砂壺的傳統制作者只需要手上功夫,但創客更需要有自己的創意,這就需要我們的引導。”但目前,宜興的傳統紫砂壺制作方式仍是主流,占有95%的份額。
其實,紫砂工藝的創新并非今天才有,在歷史上,工詩文、專書畫的清代文人陳曼生就與宜興的紫砂藝人合作,制作紫砂壺,且留下至今享有盛名的曼生十八式。5月19日,在北京東正春拍中,顧景舟作于1948年的“大石瓢”紫砂壺以2817.5萬元成交,而創下這一高價的重要原因就是該壺由顧景舟制、吳湖帆書、江寒汀畫,文人與壺藝大家唱和,壺藝與傳統藝術相得益彰,深得今人推崇。
宜興市副市長儲紅飆對于傳統紫砂工藝的創新很重視,他認為,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理念,以模式創新為根本,學習傳統工藝,通過創意、設計、制造,提供各種產品和服務,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這縮短了創業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是將宜興紫砂推廣到更多城市,讓更多人了解、使用宜興紫砂,推廣紫砂文化的有效途徑。
而在宜興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程偉看來,宜興紫砂作為一個具有高度文化傳承性的行業,繼承傳統并非只能模仿傳統題材和器型,紫砂同樣可以大膽出新,紫砂制作者、經營者之間的相互借鑒、學習,制作、經營的創新才能推進整個行業的前進,創客的嘗試值得鼓勵。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傅少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