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產(chǎn)品 > 內(nèi)容

榕城青年悄然流行“頭上長草” 原是“萌文化”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chǎn)業(yè)網(wǎng)】 時間:2015-09-10

榕城青年悄然流行“頭上長草” 原是“萌文化”

三坊七巷幾乎每個小攤都賣這種“植物發(fā)夾”

東南網(wǎng)9月10日訊 最近福州三坊七巷開始賣一種發(fā)夾,發(fā)夾上是塑料的小豆苗、四葉草、向日葵等植物。戴在頭上,就像是腦袋上長出了小草。

三坊七巷的老板們告訴記者,這種小玩意兒是最近一兩個月流行起來的。但真要問起來,90后的年輕人會說,這種“萌文化”,前幾年在動漫展上就開始流行了。而懂歷史的人會說,頭上插花草作為裝飾,這也是古人的愛好。另外,在不同場合,頭上插草還有特別的含義——及笄待嫁、插標(biāo)賣首,這些都是古人的“頭上長草”。

原本是年輕人的“萌文化”

昨日,記者在福州三坊七巷看到,幾乎每個小攤都賣這種“植物發(fā)夾”,一路上戴著的人比比皆是,年輕的小情侶戴著,小攤販戴著,南后街賣紙傘小哥還在自己的帽子上夾了一排。

店主周女士告訴記者,這是最近一兩個月興起的玩意兒,零售價一個2.5元,“最近周末來玩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會買。”

90后高校動漫社成員小林告訴記者:“其實(shí)很多年前動漫展上就有賣這個東西,‘頭上長草’一晃一晃的,會顯得很‘萌’(可愛,令人喜愛的感覺)。很多動漫里也都有‘頭上長草’這種元素,表示正在思考,或者無聊得長草了,或者就為了顯得可愛。”

那為什么突然就流行開了?小林說,前段時間微博上流行一套表情,叫“頭上長草的顏文字君”(顏文字指的是用標(biāo)點(diǎn)符號及英文組成的面部圖案)。這套表情的共同特點(diǎn)就是頭上都長著草,小草根據(jù)表情不同還有變化,顯得非常可愛,一下子就在社交平臺上流行開來。“原本是屬于年輕人小圈子的‘萌文化’。”

在古代,插草有很多意思

福建省文史館館長盧美松告訴記者,對于植物的喜愛古而有之,而這種行走晃動的美感,古代人也很喜歡。

“頭上插草在古代還有很多含義。”盧美松介紹,古代女子15歲,到了結(jié)婚年齡,就會結(jié)發(fā),用笄貫之,稱為“及笄”。貧窮人家以荊條為釵,所以古人謙稱自家妻子為“拙荊”。

另外,很多電視劇中有戴著草標(biāo),賣身葬父的情節(jié)。盧美松解釋,古代插著草標(biāo)意為東西待售,倒不是專門指“賣身”,“戰(zhàn)亂、饑荒的時候,有插著草標(biāo)賣兒鬻(yù)女的,還有像家族被查抄,家中親屬被販賣做奴隸,也會插著草標(biāo)。”

還有“插標(biāo)賣首”一說,意為頭上插著草標(biāo)販賣自己的性命。在《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中,關(guān)公說,“吾觀顏良,如插標(biāo)賣首耳!”關(guān)羽認(rèn)為顏良的實(shí)力不值一提,和己對陣無異于將草標(biāo)插在自己的頭上,只是販賣自己的性命罷了。

榕城青年悄然流行“頭上長草” 原是“萌文化”

南后街賣傘小哥頭上戴了一整排小草

榕城青年悄然流行“頭上長草” 原是“萌文化”

在三坊七巷,年輕姑娘頭上戴著兩根﹃小豆芽﹄

榕城青年悄然流行“頭上長草” 原是“萌文化”

來源:東南網(wǎng) 責(zé)任編輯:劉永波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中文字幕 | 天堂久久久久九色 | 亚洲黑白配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无遮挡 |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在线观看 | 日韩福利片午夜免费观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