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文創精英 > 內容

林聰權:博采眾長提升藝術個性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15-12-28

林聰權

人物名片

林聰權,1949年生,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現為福建省畫院專業畫家、福建省花鳥畫協會常務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長期從事中國畫、閩南木偶雕刻藝術創作和研究,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國際藝術大展并獲獎,先后在香港、臺灣、福建等地舉辦個人藝術展,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等收藏。

木偶雕刻要兩條腿走路

“現在木偶雕刻藝術是兩條腿走路:一是民間繼承傳統,學習老一套藝術創作方法;二是專業劇團根據劇本的需要,創作新的作品,這需要不斷創新。”林聰權說,木偶雕刻藝術創新要有深厚的傳統功底,走進傳統再升華出來,才是自己的東西。

林聰權出生在古城泉州的一個扎燈藝人之家,從小受到閩南民間藝術的熏陶,他12歲便以出色的畫技被選入泉州木偶劇團以團帶班的學員班學藝,三年專科畢業后從事舞臺美術設計、木偶造型設計、木偶雕刻制作等工作,已能獨當一面。他在泉州木偶劇團工作的22年中,創作了大量優秀上演劇目的舞臺木偶形象,榮獲文化部“美術設計獎”等眾多獎項,其中《火焰山》榮獲文化部首批保留劇目大獎。1983年,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拍制專題片《青年木偶雕刻家林聰權》在全國放映。2000年,由中國和巴西兩國郵政部門聯合發行的《木偶和面具》特種郵票,我國選取的木偶形象孫悟空,就是林聰權創作的。

木偶雕刻藝術,林聰權在努力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以適應現代舞臺表演的需要。他認為現代木偶創作在繼承傳統的同時,還要跟傳統拉開一定距離,吸收現代藝術以體現人物個性,滿足新時代的審美需求。

加強交流促進文化認同

刻木牽絲弄木偶,戲里畫外道人生。

“繪畫與雕刻是相互影響和促進的,最初我喜歡畫花鳥畫,進入畫院各種類型都有嘗試。國畫中最難的是人物畫,對人物造型能力的要求很高,因為在雕刻木偶時打下了良好的創作基礎,我后來大部分時間花在人物畫上。”林聰權對藝術有很好的感悟能力,雕刻和繪畫幾乎都是自學成才,并且取得了非凡的成績。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他作為最年輕的專業畫家被調入福建省畫院。

1981年,應香港方面邀請,經文化部批準,林聰權與國畫大家李碩卿攜手在香港舉辦畫展,受到各界好評。“人物畫的創新方面在造型,哪里該夸張,哪里要寫實,這些都要十分考究,要讓人在欣賞時感覺很舒服;筆墨技巧也十分重要,這體現出一個藝術家的風格。”林聰權說,藝術創作不能只學習別人,要有自己的藝術個性。

“文化是兩岸同胞情感交流的載體,最容易引起共鳴,要加強交流促進文化和情感認同。”林聰權說。1993年,他應臺灣藝術界的邀請赴臺舉辦《雕與畫的藝術世界——林聰權作品巡回展覽》,共展出其木偶雕刻作品一百多件,中國畫90多件,引起了臺灣各界的強烈反響。這批作品,三年間在臺灣的10個縣市巡展,并出版《林聰權木偶雕刻作品集》和《林聰權畫集》。所展出的木偶雕刻作品,都是林聰權進入福建省畫院后,利用業余時間創作的,造型、線條、雕刻等方面是在傳統基礎上加以創新,但又有著地道的閩南味。這些作品因在繼承和創新的尺度上把握準確,被譽為江加走之后的又一批力作。

熱愛生活創作感人的畫作

“藝術是自由的國度,不要有門戶之見,要善于博采眾長,不拘繩墨,努力創新。”林聰權說,現在年輕人學繪畫藝術,不僅要繼承傳統還要創新,但沒有傳統作為根基的創新是不靠譜的。藝術創作上,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這需要自己在傳統的基礎上慢慢積累、突破,再轉化成為自己的藝術個性。

藝術來源于生活,要從老百姓中尋找典型,在生活中發現藝術美。林聰權大半生都是這一理念的踐行者,他深入生活發現眾多藝術題材,追求畫面生活氣息,匠心獨運營造表現形式,以手中彩筆和真摯情思謳歌人民,創作了不少有份量的人物畫作品,如以閩南漁村為題材的《和風閩南》《陽光在閩南》和《漁家樂》等。特別是《和風閩南》,2006年榮獲《第三屆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優秀獎(最高獎),并被發表在重要期刊《美術》的封二。

“藝術是用以謳歌生命、提高生命質量的精神力量。”林聰權說,青年畫家不要自我設限,要廣泛取材,人物、山水、花鳥等各個領域都要涉足,“通過創造氣韻生動的畫面來展示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優秀的繪畫作品能給欣賞者帶來感動,這是藝術家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想要給人以美好的感受,畫家自己首先應有健康、明亮的心態和創作熱情。”

來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謝自旋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高清有码在线 | 先锋资源站欧美精品 | 亚洲精选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精品国产拍精品福利 | 亚洲精品乱码99视频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