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俱進創新作品
瓷雕作品“天人合一”,是陶瓷藝術家“巧匠”與“天工”完美結合的產物。李甲棧說,創作需永不止步的“精氣神”。陶瓷藝術傳承中,不斷創新才是發展的根本。因此在繼承、發揚德化傳統瓷雕的道路上,李甲棧采用純凈無瑕的德化白瓷和嫻熟的傳統雕塑技藝,因材施藝,精雕細琢,樹立了自己的一派風格。也正是這一股創作熱情,讓他一次次獲得突破。
在“中國瓷都•德化”工藝瓷雕作品征集評選活動中,有一件作品令評委和觀眾眼前一亮,這就是李甲棧的作品《戴云風光瓷燈》。這件工藝瓷雕作品中,李甲棧充分利用了“中國白”瓷土品質優良,含鐵、鈦等雜質成分少,潔白細膩,瑩潤剔透的特點,運用光合影雕藝術,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戴云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地質公園——石牛山,閩中宗教圣地——九仙山,研究海峽西岸鑰匙——戴云山黃山松,泉州十八景之一——岱仙瀑布等獨具德化特色的秀麗風景高度濃縮于一瓷燈之中,再配以象征八閩大地的八瓣蓮花底座以及一條象征福建(閩)的雄健的龍騰空而起,吞云吐霧,襯托出了橫亙福建省中部的戴云山脈。整座瓷燈層次分明,內涵豐富,栩栩如生,宛如一顆璀璨的瓷國明珠。而大多數人并不知道,李甲棧為了這件作品整整花了5年的時間潛心鉆研,創新采用光合影雕技術才造就了這驚世之作。
李甲棧不僅在傳承德化傳統瓷塑技藝方面有著卓越的貢獻,而且喜歡鉆研,將自己所長與生活相結合,而他所創作的七彩銀杯就是其中一款得意之作。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銀有安五臟、安心神、止驚悸、除邪氣等保健功效。而這用銀制成的杯子則具有鑒毒、消炎、殺菌、保險等功效。純銀與正常茶水接觸后應呈白色或茶黃色,而用銀斑釉茶杯飲用常規茶水可將茶杯養出七彩效果,當以紅茶獲得最佳效果。若是杯中雕的是蓮花,沖入茶水,談笑之間,雕著蓮花的茶杯便發生神奇的變化,一朵白蓮在杯中綻放,栩栩如生,更加動人,令人不禁拍案叫絕。
在這杯中養魚養花,不僅養出了新情趣,而且健康養生,如此賞心悅目的產品自然受到大家的熱捧,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2014年3月作品《陶瓷-嵌銀茶杯(七彩銀杯)》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主辦第49屆‘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銀獎;2014年12月作品《銀斑釉3入螭龍茶壺組》榮獲“2014中國茶業博覽會”陶瓷金獎。
無私幫扶傳承技藝
歷經近40年打拼,李甲棧成功開創屬于自己的事業,面對這令人羨慕的一切,李甲棧也只是謙虛地說:“這只能算是很小的成就,未來還是要多加努力,為陶瓷產業做貢獻。”
“未來怎樣我也說不清楚,但是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我們這一代人要承擔起更多的重擔,尤其是要更多考慮把老祖宗的這份技藝傳承下去。”李甲棧說,“改革開放之后,德化陶瓷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但在繁榮的背后也同樣存在著許多硬傷,如人口老齡化,不但加重了青年人的負擔,更是對勞動力問題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近年來,由于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生活方式發生轉變,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意投身陶瓷產業,他們認為這個行業學習周期漫長,并且見效慢,年輕人急功近利,找不到后備人才也給陶瓷產業帶來一個新的危機。
當然,面臨這樣的挑戰,李甲棧可不是毫無準備的,他希望能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年輕人,給他們創造更多的進步空間。他在公司內成立了“大師創新工作室”,把多年積累的塑陶技藝傳授給年輕人,組織廠里的老員工、老技術員“手把手,一對一”地幫扶年輕人成長起來。對學徒和員工充分信任,并實行良好的獎勵制度。如今的華達陶瓷已經擁有一大批中高級職稱科研人員,注重技藝的傳承讓華達陶瓷儲備了年齡結構合理、科學研發深入的“人才庫”。
“這么多年都堅持過來了,即使現在有了一點小的成就還是不能夠掉以輕心,雖然不能像年輕時那樣血氣方剛,充滿激情,沖勁十足,但還是會在這條道路上繼續鉆研下去,做到少而精,將自己的作品提到更高的層次和境界。”當被問到是否會繼續堅持陶瓷事業時,李甲棧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陶瓷的精髓不在于你學了多長時間,重要的是能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用心去領悟,每一件作品都是經過眾人的心血完成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有其韻味所在的,只有用心去感悟,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韻味。”正是因為對陶瓷事業的這份愛和堅持,李甲棧才能把一堆平凡無奇的泥土塑造成光彩照人的工藝作品。
人物檔案
李甲棧,男, 1959年4月出生。籍貫福建德化。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一級/高級技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高級會員。1977年從事學習陶瓷工藝美術設計、創作,1990年創辦華達瓷雕廠、1994年創辦華達陶瓷研究所,1998年創辦華達陶瓷有限公司。至今從事陶瓷創作設計生產近四十年。本人多次被評為德化縣先進工作者。被泉州市總工會授予“泉州市經濟技術創新能手”稱號,現任華達陶瓷有限公司藝術總監,中國陶瓷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國陶瓷藝術基金藝委會副秘書長,福建省陶瓷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泉州信息工程學院客座教授,泉州市非公有制企業工藝美術專業技術員中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泉州市工藝美術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德化縣版權協會副理事長。
來源:泉州文化產業網 責任編輯:謝自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