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一心
浸潤書海的詩人
從20世紀90年代起,盧一心的詩就在《詩刊》發表,并以其自然樸素的句子,謳歌大自然和淳樸鄉情,毫無做作扭捏之態,引起詩壇的關注。
與寫作結緣,要回溯到盧一心初二的年代。他從初二開始喜歡上寫作,嘗試小說創作,雖然家里人不支持他,認為寫作是“不務正業”,他還是靠著一支筆堅持了下來,后來更是花了十幾年專門寫詩。
1993年,盧一心進入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第十三屆創作研究班學習。在文學界,魯迅文學院被譽為文壇“黃埔軍校”,新中國成立以來大部分著名作家都從這所學院走出來,該學院的影響力和重要地位可見一斑。2004年開始,盧一心成為自由撰稿人,至今已正式出版6本個人專著,加上發表的詩、散文、長篇小說、雜論等,發表作品至少在200萬字以上。近期,盧一心還有兩本散文集即將出版,其中一本列入魯迅文學院精品文叢。
回首在魯迅文學院的創作研習生涯,至今已經走過22個年頭。時間催人老,22年的歲月卻未在盧一心臉上留下太多痕跡,反而是日積月累浸潤書海的文藝氣質讓他的書卷氣息更為濃厚。文人的文字潔癖在他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他所出版的書全部由正規出版社正式出版,絕不做“買書號花錢出版”的文字販賣者。
詩心作畫繪就夢想
這位兼具詩人與作家雙重身份的文人,在近幾年又以獨樹一幟的畫作風格,在國畫界嶄露頭角,受到各界關注。2014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尤權率團訪臺時,盧一心創作的兩幅葡萄國畫被選為省禮贈送給連戰等政要。這也是福建省委書記首次訪臺。
其實,探尋盧一心與繪畫的淵源,比寫作來得更早些。“很多人不知道,我繪畫比寫作時間還長。我人生第一個夢想就是當畫家,由于小時候家里太窮,買不起文房四寶才轉寫作的。”盧一心說,寫作幾十年后突然以畫家身份出現,的確讓許多人感到很奇怪,其實一點都不偶然,因為他從沒有放棄過繪畫。
2009年,盧一心出版的第一本長篇小說《三平祖師》,書內的插畫都出自他本人之手。當時本來是請一些比較專業的人畫插圖,但征稿的插圖出版社與他都不滿意,最后盧一心決定自己動手畫,插畫效果出版社竟然很滿意。
文學是藝術之母,盧一心說,寫作對繪畫幫助很大,至少心中有畫,有審美,有價值判斷,不是盲目為畫而畫。“繪畫之于我,是文字之外,另一種表達生活與夢想的方式。”
目前,盧一心繪畫主攻畫葡萄,他的葡萄畫作,已然受到業界的廣泛認可。福建省文聯副主席、書協主席陳奮武評價盧一心:“是個作家,也是個詩人,同時是位畫家,可見他的多才多藝。盧一心的葡萄畫栩栩如生,好像可以摘下來吃一樣,畫得非常好。”原福建省美協主席陳玉峰則說:“他的畫融合了西畫的技法,畫面空間感很好,質感很強,有自己的創新。”福建省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省美協副主席王來文說:“看得出盧一心的葡萄畫受蘇葆楨影響很大,技法和色彩也有自己的追求,找到了自己的藝術語言。”中國美術家協會黨組副書記、秘書長徐里欣然為盧一心題寫《一心葡萄書畫集》書名。
有人說,盧一心是“作家中繪畫最好的,畫家中寫作最好的”。而他認為,藝術創作本該擁有豐富的文學語言和想象空間,這樣的藝術才更有生命力和價值,審美層次感才會更加豐富。
推動藝術創作發展
剛過去的2015年,對盧一心來說是忙碌又碩果累累的一年。這一年,盧一心共辦了四場展覽,還成立了一家省級書畫院:福建省海峽生態書畫院。
2015年3月27日至5月15日,盧一心在福建博物院舉辦了一場以“靜美雅尚”為主題的個展,共展出50幅作品,社會反響不俗。來自北京和福建省人大、福建省政協、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文化廳、福建省文聯領導和福建省美協、福建省書協等藝術家代表出席開幕式,盛況空前。許多美術院校師生自發觀展,掀起觀展熱潮。畫展由原來半個月延展近兩個月。之后舉行的幾場個展,也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2015年12月9日,致力于推動藝術文化創作發展的福建省海峽生態書畫院在福州揭牌成立,盧一心當選首任院長。據了解,福建省海峽生態書畫院是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民政廳批準的,具省一級獨立法人資格的公益性民非組織。目前書畫院藝術家近百位,由全省九地市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組成,是目前全省陣容最強大的書畫院。
盧一心說,書畫院成立后,將秉承“傳承、創新、融匯、和諧”的理念,積極打造海峽生態品牌,并通過舉辦具有影響力的書畫展覽、拍賣、論壇、采風等活動,團結藝術界同仁,大力挖掘、弘揚、傳播地域文化,加強生態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藝術創作的繁榮。屆時,公益拍賣也將成為書畫院工作的重點,公益拍賣的部分款項將用于社會公益事業。
2016年剛開始,盧一心又受邀開辦畫展。為促進閩臺兩地書畫藝術交流,增強兩岸同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營造“兩節”祥和的節日氛圍,由福建省海外聯誼會、臺盟中央兩岸文化交流委員會、福建省臺灣同胞聯合會為指導單位,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東南聯絡部等單位聯合主辦的“丙申三人行——蔣夢龍、盧一心、林堅璋新春書畫聯展”,將于2016年1月29日至3月2日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行,盧一心的50幅國畫作品被安排在主展區。作為2016年在泉州的第一場展覽,盧一心誠邀大家光臨指導。
讓文化藝術走進企業
“靜美雅尚”主題畫展結束后,盧一心應邀到建發集團、海盛集團和中國工商銀行福建分行等企業舉辦個展,在工商銀行私人銀行舉辦的私人沙龍上,他和不少企業家有過深入交流。“現在的企業家思路開闊,眼光前瞻,對文化藝術理解到位,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他們對文化藝術作品的喜愛不是刻意為之,而是真正懂得文化藝術作品的迷人之處,從中也可以看到現今中國企業對文化的重視。”盧一心說,改革開放前三十年,企業看重的是經濟的發展,而在十八大之后,以文化為核驅動企業創新發展正成為一種趨勢。文化是無形的,但文化的表現形式卻是多樣的,藝術作品就是其中之一。
推動文化藝術走進企業,盧一心做了不少努力。在他的推動下,福建省海峽兩岸企業交流商會成立了藝術文化交流中心,為商會成員構建藝術文化交流的平臺,這也成為福建商會組織中的一個新嘗試。
藝術創作多面手
上午寫詩,下午作畫,晚上隨心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規律的作息,盧一心已經持續了幾年。也許是長期沉浸書畫創作之中,盧一心的笑容里總是透著一股書卷氣息。
20世紀90年代初,盧一心開始以文字起家立業。2009年,在他的第一本長篇小說《三平祖師》出版之際,機緣巧合,他又以為此書插圖作畫“出道”。2014年,盧一心創作的兩幅葡萄國畫,在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尤權率團訪問祖國寶島臺灣時被贈予連戰和江丙坤等政要。不得不說,兼具詩人、作家、畫家身份的盧一心,稱得上是一位藝術創作多面手。
盧一心的畫有自己獨特的文學語言和審美追求,這是他有別于其他畫家的地方。他的畫充滿詩情畫意,擁有一種“儒”“雅”“和”的文人氣息和文化意象。從2016年1月29日開始,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將持續1個月展出他的畫作,屆時讀者可以通過其畫作,看到一位中國畫家作品里的作家品味和審美情趣,相信會是一種與眾不同的藝術欣賞體驗。
商報記者:您如何看待當前的書畫收藏市場?
盧一心:目前的書畫市場的確不景氣,但我認為這是正常的。之前的書畫市場過于混亂,這個時候正是正本清源的好時機。換句話說,現在正是書畫收藏最好的時機,價錢合理,作品質量好,好作品很快就會升值。因為時代需要好的藝術品,大眾生活和消費水平提高,書畫收藏市場就會熱起來。書畫作品屬于精神產品,精神產品是人類最高層次的享受需求,生活越好對書畫作品的需求越大,這也是我看好書畫收藏市場的原因。
商報記者:如何辨別書畫作品的收藏價值?做到提前介入,收藏到有升值潛力的作品?
盧一心:要收藏到有升值潛力的作品,最簡單最直接的辨別方式就是與你喜歡的藝術家建立私人關系,這種私人關系不是單指私交,而是對喜歡的畫家的藝術創作進行全面的了解。做到這一點就等于提前介入,也是最穩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懂得發現美,你就會找到有潛力的藝術家和作品。另外,判斷一幅作品有沒有升值潛力,很關鍵一點就是該作品有沒有創新,如果沒創新,不如去收藏古字畫,那才有升值空間。因為古字畫已經創下高度,沒有創新學像也只是復制品,價值不高。當然,創新并不等于追求稀奇古怪,而一定是雅俗共賞,接地氣。總之一句話,書畫作品首先一定要美,然后作品背后要有故事。有故事就一定有升值潛力。
盧一心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福建省海峽生態書畫院院長
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東南聯絡部《東南文化》副主編
福建省海峽兩岸企業交流商會顧問
福建省環保志愿者協會副會長
來源:泉州商報 責任編輯:謝自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