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4日,由融僑集團、風云藝術館與福建省壽山石交流協會聯辦的《榮耀石刻 國印大賞》在福州融僑皇冠假日酒店舉行。此次展覽集中展出了王長坤新近創作的古獸題材雕刻作品,呈現出藝術家在創作中的最新思考。
王長坤此次參展古獸作品,布局、構思巧妙合理,形象情態各異、動感十足。其用刀與章法之構筑,兼顧流暢與法度,渾厚而不澀滯。他試圖通過用多種表現手法塑造作品的形式美,同時闡釋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在方寸石料上尋找無限空間,表達自己的內心,引起觀眾共鳴。此次參展的其中的一件作品《仧》,是王長坤新近完成的一件創新作品,集觀念性與創作性于一體?!秮煛肥撬麑τ陬I袖、人文、為尊之氣的思考與審視的結果。“仧”字所包含的空間的兩端之間距離大,正如一個人從平凡到非凡需要跨越人生起伏、萬象冷暖。“仧”所指長輩尊者,正如閱盡繁華凄寒之后的王者,容萬象,納天地,歸心靜。王長坤認為,領袖之氣的實質是包容、是擔當,是不斷優于過去的自己,是能容天下人、天下事的胸懷。人的成長都得益于過去每一個階段的那個不完美的自己,是多面的自己所產生的助推力成就今天的自己,同時人的境界在于與世界和而不同。穩穩的章臺上氣韻不凡的古獸與章臺下寫意的各種小獸,讓我們在《仧》之中看見拙樸與成熟、看見汗水與收獲、看見付出與感恩、看見包容與氣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王長坤以一種飽滿的創作熱情,將主觀意識消融于方寸雕刻作品之中,將觀眾引入其中,賦予作品更多的亞文本,將寓意引向無限可能。
對于壽山石雕愛好者來說,王長坤的作品有著如此強烈的個性色彩和視覺風格,乃至無需強調石種與題材,只要“王長坤的作品”幾個字就夠了,就足以讓人心動、足以讓人享受、足以讓人思考、足以讓人做出反應。
王長坤是位自在人,嗜茶與石。他說,即便是在深夜,只要接到朋友共品佳茗之邀,哪怕天寒地凍也會出門。一如他愛石,甚是任性。談起自己的從藝之路,王長坤毫不避諱自己的學藝方式與入行時間。起初,因愛石而多買多看多請教,手中石頭越聚越多后,自然產生了流通的需求,遂開了一間店鋪,平日與眾多石友及受聘雕刻師一起賞石、觀石、聊石。時日之久,眼力與眼界自然提升。最終因他人做出的成品與自己預期品相相去甚遠,心頭好成為心頭憾,只好自己動手。
他是在幾年的玩石基礎上自學成才的,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一是向古今壽山石雕刻大師作品學習,二是將中西藝術進行融合。在他的作品中,你可以找到中國傳統藝術的氣息,也可以領略到西方藝術的嚴謹;你可以循到的東門派的風致,也可以嗅出西門派的味道。他汲取各路大師之精華為己所用,自成一體。因此,他的作品可能有很多人的影子,但卻又不是任何人,而是他自己的獨特的面貌。所以,我們只能用“王長坤的作品”來表達。
王長坤是一個敏銳的雕刻家。他以刀代筆,將自己的思考與感受記錄于雕塑作品當中,賦石予靈魂,創造出一件件富有生命形態的雕刻作品。王長坤是一位富含激情的創造者,隨心而造,隨形而變,他不雕刻重復的作品,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有新意與新義
當代壽山石雕的發展歷程中,雕刻家在探索如何繼承傳統與創新問題上做出了種種嘗試,但仍舊是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應該說,王長坤在傳統與創新的融合中,找到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切入點與契合點,打破了傳統造型與時代感之間難以融合的壁壘。以王長坤的古獸創作為例,他很好的解決了繁簡之度的把握與細節交待的問題,采取了中國傳統大寫意與西方寫實繪畫相結合的方式,將留白賦予形簡之中、突出結構、交待細節,而這種相結合的雕刻語言也成為了王長坤作品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展現了出水芙蓉之中點綴的錯彩鏤金之美。事實上,王長坤的作品并沒有只將古獸當做一個靜態的雕刻對象來描述,而是通過立體形態讓我們感受到其中的律動與氣息。無論是造型線條,還是皮毛的肌理效果,他是將自己完全融入到作品當中進行表達,不拘陳法,以自己的情感與體驗抒寫古獸百態,讓自己的創作激情與人生思考在刀影之下得以解脫和抒發。
他的工作室有一幅獅口大張的半面醒獅彩鉛手稿。他說,這只中國獅半張頭像代表著傳統。任何時代都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每個時代延展在每個人面前的都是同樣的矛盾對立統一。傳統對于當下的創作而言同樣是雙刃劍,對過往的經典心懷溫情和敬意,但過度、過重的復刻以往,則淪為輕易被吞噬的一毫無氣象、毫無生命力的細沙。如果把鮮活的創作加在傳統的精髓之中,把根脈之傳承加入個體當下應時、應景、應情的創作之中,那么我們依然可以愉快地保持對傳統的溫情和敬意,那么傳統之勢就不至于吞噬一切。所有過度都是無理,這一半,剛好。
王長坤,一位謙和、執著的雕刻家,對于石材、題材與體裁給予無限包容,會通中西、融貫古今,自成一體,于方寸作品之中尋找無限空間,追尋無限可能性。
附:此次展覽王長坤作品收到了海內外眾多文化藝術人士的盛贊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王長坤的作品磅礴生動,有新領軍之氣。
---《中國收藏》雜志編委 吳增福
通過一件作品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氣象,王長坤的作品氣韻非凡,頗有納古今之魂的神妙。
---亞洲珠寶聯合會會長李勁松
福建壽山石雕刻界需要像王長坤這樣天賦極高,又潛心于傳統之精華,還勇于結合現代藝術思考的雕刻大師。長技巧施奪天工 ,坤德久傳啟后裔。
——福建省壽山石交流學會會長王廷平
hinese seals carry the splendid and glorious Chinese culture with its ancient history and distinguished glamour, through the art by Changkun Wang, I can feel that he is a talent artist, a small seal gives full expression to the universe.
-- H.E.Dr. Anwar Alabdulla
中國的印文化古老而又獨具魅力,通過王長坤的作品,我感受到了他的藝術造詣,方寸之間,盡顯乾坤。
--一帶一路海外明珠巴林王國駐華大使安瓦爾.艾勒阿卜杜拉博士
王長坤的作品神態栩栩如生,質感體現刀工的細膩,體態特別,古今少見!不愧為藏品!
--《康熙大帝》導演林鴻
藝術是相通的,王長坤用簡約而又傳神達意的方法,雕刻出印紐的神韻與氣質,一望渾茫,如入漢唐。尤其他處理皮毛時使用的肌理,既保存了石質的紋飾折皺,又凸顯了獸之皮毛,構思奇妙、手法獨到,突破了一般印紐的雕刻陳式。
——《二月書坊》總編,大同畫院院長懷一
王長坤的作品我能看好久,引人思索。我本身是作家,我在想王長坤老師在雕刻作品時,他的腦海中裝著怎樣的世界?這也就是大師的境界, 是真正的藝術。
--臺灣專欄作家吳建宏
鄭穎 林瑛陶
2016年1月23日
來源:泉州文化產業網 責任編輯:李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