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1.2米的膠片印在涂有感光液的宣紙上,制作成巨幅的宣紙影像
精心裝裱
日前,我省攝影師何峰用其拍攝的土樓影像,通過古典鉑金工藝,采用宣紙為載體,制作出了福建歷史上最大的宣紙全手工鉑金工藝影像作品。該照片的最長邊達到了1.2米的巨幅尺寸,經標準的無酸裝裱后呈現出獨具魅力的效果。作品影調細膩豐富,灰階層次完美,具有獨到的意境韻味。
由于感光液中含有鉑等貴金屬鹽,所以通常被叫作鉑金工藝,以“質樸、持久、特殊”而聞名,也是由眾多藝術家與科學家經過長期刻苦鉆研而逐漸發展起來的。這種工藝自19世紀初開始出現,二戰后式微,20世紀70年代逐漸復興。基本制作工序是先把感光液刷到載體上,然后在高紫外線光源下進行接觸印像,接著進行顯影、水洗、清洗,最后晾干作品。
宣紙是中國特有的紙張,向有“紙壽千年”的美譽。古老的東方工藝與當代影像如果能結合起來不但會產生獨特的藝術效果,而且還能使作品的保存、收藏期限更長。但用宣紙作為載體制作古典攝影工藝難度特別大。由于宣紙質薄易破且不耐水洗,在刷感光液階段就存在紙張容易破的問題,而且晾干感光紙時容易起皺而難以平整。到了水洗階段紙破的問題更加突出,這也是用宣紙做古典工藝最難的地方,不采用特殊工藝以及多種方法、手法很難保證宣紙不破。水洗完成后怎么完好地把大尺幅的宣紙從水里拿出來并平整地晾干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載體的尺幅越大制作難度就越高,宣紙更是如此,比如這次1.2米的巨幅尺寸就極大地增加了鉑金工藝的制作難度。
經過長期思索與反復實驗,何峰掌握了獨特的方法,突破了宣紙制作古典工藝的難題。此次用于制作鉑金工藝的影像是何峰用自制相機、黑白膠片直接拍攝而成的,未經任何后期處理。該影像作品融合多種攝影特有的觀看方式、表達形式、技法,把若干時間、空間的跨度、維度變化歷程匯聚在一張底片上。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謝自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