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廠房歷經歲月滄桑,漸漸失去原來價值。如何賦予這些工業建筑新的生命?因地制宜打造成為文化創意空間,無疑是個好路徑——
文創園外景
變身城市藝術家客廳
東南網4月8日訊 一把刻刀,一張植鞣革,在小俞姑娘的手下,精美的電子煙皮套漸漸成形……在福州怡山文化創意園東方皮雕工作室,體驗者小俞端詳著自己的作品,臉上浮現出開心的笑容。“在這里,讓平時緊繃的神經得到放松,時間也仿佛慢了下來。”
怡山,對于老福州來說,是一個記憶深處的地名,它讓人聯想起福大、西禪寺、宋代荔枝樹……除了這些,怡山現在又有了新的內涵:怡山文創園。眼下,許多人來到這里,一起做有趣的事、遇見有趣的人。
怡山文創園的前身是福州大學附屬工業廠房,斑駁的紅墻碧瓦,A區位于烏山西路與鳳湖路交會處原福大印刷廠、電控廠,建筑面積約6000平方米;B區位于福大南門原福大機械廠,建筑面積約1.1萬平方米。歷史與現代,古典與摩登,禪意與工業……在這里碰撞、交融、升華。
“我們充分利用舊廠房遺留下來的工業建筑,因地制宜將其打造成文化創意場所,賦予‘工業遺產’新的生命。”怡山文創園總經理劉立峰告訴記者,作為福州首個有院子的創意園區,怡山文創園引起了福州創意圈的共鳴。
在怡山文創園,獨棟、聯排建筑設計,提供極大的自主改造空間;更有前庭后院,引領個性化創意生活與工作方式。文創園團隊提出,打造福州首個“城市藝術家客廳”,利用休閑、會展功能來提升日常及節假日的客流,聚合大量創意產業人才,為他們提供時尚展覽、藝術創作、文化交流的復合型平臺。據了解,現在已有大成廣告、省廣告公司、網易、拾趣等多家文創、設計公司以及福建數博訊等高科技企業入駐。
在這里感受手作之美
拾趣,是一個多元化的美學藝術空間,主理人林孝銘的目標是,打造一個時尚浪漫的創意手作休閑空間。他說:“閑暇時,學習一門老祖宗留下的手藝,能讓人靜下心。”
這里有頗有情調的咖啡休閑吧,約上二三好友無拘無束地聊天。這里還有創意手工坊,皮具以及陶藝的定制與自制,設計師可以專門為你量身定制有個性有創意的產品。順著叮叮咚咚的敲擊聲,個性十足的皮具工作室映入眼簾,架子上陳列著雕花錢包、手工掛飾、手鐲等,你可以在這里淋漓盡致地享受手工制作的樂趣。在陶藝吧,可以定制專屬陶瓷杯、可愛小擺件、精美花器,也可以自己動手制作,讓陶器像花兒一樣在自己手中生長。周末,常常有父母親領著孩子跟著陶藝師學藝,皮塑、拉坯、彩繪、上釉,再到燒窯,一起感受陶藝獨一無二的魅力。
通往二樓,那里藏著一個小閣樓,有一群愛好珠飾的玩家,隨處可見他們收藏的各色珠飾。在這里,你也可以與珠子們親密對話,創造出與自己息息相通的珠飾手串。
順著一縷淡淡的清香,拾步踏上二樓,這是一間融合東方禪學風格的茶室。“文玩代表著一種精神,也代表著一種生活態度。”主理人木木說。這是一個充滿驚喜的小天地,有主人從全國各地收集而來的生活器物、各色雅玩。除了可品茗、聞香、聽琴外,這里還是傳統文化的推廣平臺,定期開展茶道、花道、香道、古琴、陶藝教學課程。每周末,這里都會舉辦主題油畫課堂。
皮具品牌店“大于零”,集中了一批榕城老資格的皮具匠人和獨立設計師,更擁有大量優質的原皮材質、車床和擁躉者;青棠曉驛作為在福州文藝圈聲名鵲起的旗袍高級定制,擁有許多忠誠的粉絲,現在也遷到了這里,一大批追隨者也聞風而至。
建筑設計師玩跨界
這是一個1958年的廠房,斑駁的墻面,混凝土的屋頂,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昔日的建筑雖已老去,但在設計師們的精心打造下,鋼結構的前衛造型,呈現出后工業時代的風格,讓這座老廠房煥發出新的活力。
“可能你看到的是一個輕酒吧,但實際上我們希望它是一個建筑設計師的沙龍。” S7澀界合伙人、福州大學土木建筑設計研究院高工林翔說,在上海有K11這樣的藝術空間品牌,而在福州,設計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不多。福州出了很多開發商,但帶有鮮明個人設計風格的建筑設計師實在太少了。
這些年,林翔一直專注于老建筑的加固與改造,如今他更多地把目光投入古村落的修復和古建筑的保護和改造。現在S7澀界已有來自韓國室內設計師、臺灣文創專家的加入。“中國的建筑需要精品,不能一直走粗放型發展的道路。以前單打獨斗就行了,現在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專業人士一起來努力。”他的想法是:將這處老廠房打造成跨界交流中心,擁有改造加固設計、建筑設計、綠建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燈光設計、BIM設計等各類設計。他說:“S7,又寓含英文Suspended(分享)之意,對設計和藝術充滿熱情的建筑師們可以聚集在這里,分享自己的想法,帶動更多新的作品出現,從而給設計圈帶來一些變化。”
在S7澀界三層眾創空間內,可以舉辦講座、培訓、酒會、沙龍、展覽、派對、新品發布、影視拍攝。前一段時間,有位上個世紀70年代在機械廠上班的老華僑從海外歸來,尋訪故地,激動之情溢于言表。“老華僑說,他找到了記憶中的車間。”林翔說,“這是我們幾位專業設計師跨界合作的一個作品,希望志同道合者可以加入我們。”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謝自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