挈肩攜手相扶 傳承美麗瓷話
1993年創立德化宏益陶瓷雕塑研究所至今,在這段漫長卻又短暫的時間里,柯宏榮、陳桂玉二人從不間斷對德化傳統瓷藝的研究、傳承及創新。他們精通陶瓷原料配制直至燒成一系列全面技術,潛心投入繼承德化瓷雕優秀傳統和開發創新研究,力爭與時俱進,在弘揚優秀藝術傳統中,大膽創作設計,不同的題材運用不同的手法,準確地刻畫出人物的神情。先后開發了傳統和現實寫實相結合,抽象大寫意在建白紋片瓷中的人物塑造,巧妙運用德化白瓷的特點開發薄胎特藝瓷和柏紋瓷等,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創作出了幾百件陶瓷雕塑品。
他們共同創作的作品先后多次在國家級比賽中獲獎。連獲(1986年、1990年、1994年、1998年、2002年、2006年)六屆全國陶瓷美術創作設計一、二、三等獎,并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中獲得金、銀、銅獎。其中,以薄胎特藝瓷手法制作相結合制作的《木蘭卸妝》榮獲了第五屆陶瓷藝術展二等獎;《天鵝湖》獲得了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精品博覽會金獎;作品《三月三》、《九歌山鬼》被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收藏;而抽象大寫意的紋片瓷手法作品《天問》、《二嬌》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以柏紋瓷手法創新制作的作品《老子》獲得了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爭艷杯”金獎。其他作品如《長相依》《蘇武牧羊》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蘇武牧羊》、《地藏菩薩》和《披坐觀音》被故宮博物院收藏。
柯宏榮、陳桂玉夫婦多次參加國內各大城市展覽,作品深受各地收藏家及港澳臺同胞的喜愛,并先后應國外公司、新聞媒體出版社、藝術社等的邀請,于新加坡、日本等國家舉辦個人美術作品展,弘揚中國五千多年陶瓷文化。
“傳承和創新對陶瓷技藝來說,至關重要”。在幾十年的陶瓷創作過程中,柯宏榮和陳桂玉夫婦同時注重傳統技藝的保護與發展。在傳授傳統陶瓷雕塑設計創作手法的同時,灌輸“繼承及發展德化窯千年技藝、保護傳統工藝美術”的理念。他們總結并撰寫了陶瓷論文,發表于陶瓷專業權威刊物上。在專業刊物撰寫發表了《淺談陶瓷創作如何應用材質表現手法》、《德化窯與中國白瓷》、《德化陶瓷技藝淺談》等多篇論文,2002年個人作品集由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2008年,柯宏榮被德化陶瓷職業學院聘請為客座教授。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給政府特殊津貼并頒發證書。
同德化千百年來無數的制瓷人一樣,柯宏榮、陳桂玉夫婦希望在對陶瓷材料、制作手法不斷的研究及創新的過程中,能讓人感受到陶瓷制作的樂趣,能向更多人傳播陶瓷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學習陶瓷、熱愛陶瓷。德化這個千年的古瓷都,在眾人的薪火相傳中,會越變越美。
來源:泉州文化產業網 責任編輯:謝自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