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暗動三十載求索路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陳娟娟從12歲接觸高甲戲,至今已經30多個年頭了。
“女孩天生愛美,當時只是覺得高甲戲演員的服裝十分艷麗,色彩斑斕,令人無比驚羨。”談及自己走上高甲戲的藝術道路時,陳娟娟顯得特別“低調”。“這丫頭是塊演戲的料!”慧眼識珠的陳子良老師一句話,成就了今日舞臺上一位美艷無比的旦角。
談及自己的老師們,陳娟娟心中滿懷感恩之情。她說,自己真正愛上這門藝術是進泉州市高甲戲劇團當上演員后,老師前輩們的表演技藝深深地吸引了她,每次完成演出后,都會不自覺地窩在臺角看前輩們表演,尤其是當時譽稱“高甲皇后”顏佩瓊老師的表演,令其深深沉醉。“當你對藝術開始癡迷時,就會像一團海綿不斷吸收藝術的養分。”陳娟娟說。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陳娟娟說,王昭君與屈原是同鄉,自己通過出演“王昭君”也進一步感受到屈原這位偉大詩人的精神力量。正如“梅花獎”獎盤上的題詞——梅花香自苦寒來,獲得這一獎項后,還要不斷努力以更高的藝術標準要求自己,朝著藝術道路不斷求索。
打好“童子功”受用終身
陳娟娟說,演員的最大功績,莫過于塑造出能夠長久存活于觀眾心目中的人物形象。高甲戲以丑為美,幽默詼諧,旦角表演十分特殊,要將各個行當的表演藝術融會貫通。
陳娟娟扮相俊美,嗓音甜脆圓潤,吐字清晰,戲路寬廣,能對角色人物準確地把握,細心揣摩,并精心刻畫,極具藝術潛質。多年來成功塑造出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高甲戲《連升三級》中的甄似雪、傳統高甲小戲《管甫送》中的美娟、高甲戲《貂蟬》中的貂蟬……
“一定要珍惜學習藝術的時光,這個時候是走向戲劇人生的起點,打下的‘童子功’可以受用終身,錯過了這個黃金時期,要再學就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了。”陳娟娟12歲到泉州藝術學校學習,從此帶著兒時的夢,踏入高甲戲的藝術殿堂。
戲以人傳。陳娟娟一路走來得到了眾多高甲戲前輩們的悉心教導,這讓她永遠心懷感激之情。“老師既嚴格又非常地疼愛我們,就像我們的父母一樣。所以現在我看到孩子們要學戲,我都會很疼愛他們。”陳娟娟回想自己少時的學藝時光時說,希望有更多的少兒朋友喜愛高甲戲,從小打好基本功。
□本報記者 陳智勇
來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謝自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