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長街巷,窄窄弄堂,潺潺小河倒影白墻黛瓦的老宅,破敗的門,剝落的墻皮,屋檐上的貓,路邊玩耍的小孩,坐在一起喝茶聊天的老人,左鄰右舍的尋常日子……”近60幅黑白照片,勾勒出一幅生動質樸的老湖州生活畫卷。2月26日下午,《那宅 那巷 那人》肖二攝影藝術展,在位于湖州歷史文化街區小西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小西街·西岸當代美術館拉開序幕。
記者在現場看到,攝影展展出了湖州攝影家肖二在十多年前拍攝的反映湖州歷史文化街區舊貌的照片。肖二的作品都是黑白街頭照片,富有年代感的老街、老巷、老屋以及街頭巷尾的普通市民,成了鏡頭底下的獨特風景,一種回家的感覺油然而生。
當天,這些精彩的攝影作品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欣賞,照片中那些熟悉的場景也引發了不少老湖州人的“集體回憶”。“在修舊如舊的小西街舉辦這場攝影展,真正應了‘撫今追昔’的意境,在昨天的記憶和明天的憧憬中,湖州人正盡享回望與仰望的樂趣。”從市歷史文化街區管委會獲悉,作為湖州人耳熟能詳的一條老街,小西街集中展現了明清至民國時期湖州民居的歷史風貌、人居生活。
近年來,湖州對小西街實施了一系列的保護性改造,隨著去年底省級文保單位小西街鈕氏宅院“本仁堂”修繕全面完工,小西街歷史文化街區里的歷史建筑修繕基本完成,改造后的小西街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其中包括約1萬平方米的文保建筑。
復興和延續小西街區的傳統風貌后,如何既保護原真建筑的獨特韻味,活化老街區的傳承延續,又符合城市發展的新要求,促進城市形象的提升?答案是:給老街植入文化創意煥發青春。據了解,目前,小西街文創產業園規劃已經出爐,項目選址在小西街,總規劃面積2.2萬平米,秉承“老街當代化、創意產業化、酒店藝術化、資源綜合化”的原則,在保留街區肌理及歷史文脈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產業經營模式,將兩者有機融合,開創歷史保護和藝術文化相結合的城市發展新途徑。
“小西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劃分成功能不同卻又相互結合的四個片區,分別是藝術展陳聚集區、創意產業孵化區、傳統手工產業聚集區、休閑與商業聚集區。”從市歷史文化街區管委會了解到,藝術展陳聚集區主要設置西岸當代美術館、湖州美食博物館、湖州老字號博物館;創意產業孵化區依托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成立“意大利產品創新中心”,打造成設計創意產業的引擎;傳統手工產業聚集區引進“青木堂”、“稀捍行動”、陶藝、湖筆制作等工藝技藝,讓傳統手工迸發出新的生機;休閑與商業聚集區精選七處獨立院落作為重點,引入分散式住宿酒店,散布在片區各點。
來源:湖州日報 責任編輯:謝自旋